那位吏部员外郎顿时面如土色,他用求助的视线往几位辅政大臣面上扫望。
可包括户部尚书权顶天,少傅于杰在内,在场几乎所有辅政大臣,都是面色清冷,不置一词。。。
吏部尚书何文渊不但对此视若无睹,更是暗生恼怒之意。
他甚至认为此人绝非失口,而是别有用心,阴图叵测。
一个吏部员外郎也不算是政坛新丁了,怎可能不知在宫中需谨言慎行的道理?
此处一大群三品四品都没说话,偏偏这一区区的员外郎敢开口,说出这等谵妄之语?
他是真不知此事涉及皇统,敏感至极,还是别有图谋?
让何文渊恼火的是,此人竟是出自他的吏部。
随着汪文的呵斥,很快就有几位值守的大汉将军,将那名吏部员外郎强拖了下去。
礼部尚书胡濙冷眼看着这一幕,也是毫无阻止之意。
换在几年之前,景泰帝准备将虞祐巃册立为皇孙的时候,胡濙如得知此事,一定会与之理论。
可现今的情况,与景泰年间已经不同——
当今的大晋,在监国长公主与汾阳王的治理下政通人和,河清海晏。
除了陕西一地依然战乱不绝,其余哪一处不是民安物阜,丰衣足食?
哪怕是最苛刻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天子继位以来的这几年,是大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治世。
在胡濙看来,哪怕长公主与汾阳王的儿子,在皇统名份上有极大不足;可在这讨平蒙兀,三年治世之后,当今的天子,也有了十足的大义名份。
胡濙虽为当世大宗伯,天下礼法之宗,却也绝不容狼子野心之徒以礼法之名,扰乱当今的太平盛世。
“走吧!”少傅于杰甚至看都未看那被拖下去的员外郎一眼:“别忘了我等此来,是为奏请监国长公主,将漠北四大都指挥使司与辽东改置行省一事,此时天色已暗,不能再耽误了。”
众人精神一振,随着少傅于杰继续往文华殿内行去。
他们今日群聚于此,正是为向监国长公主请命,要将这五地改设成正式的行省一事。
此事自从六月末开始,就已许多大臣在推动了。
只因这个时候,辽东移民已经初见成效。
从景泰十四年八月开始,辽东从陕西山东等地大肆吸纳移民,数量高达七百万人,合二百七十万户。
他们在辽东的沈阳,长春等地开辟了大量的田地,修建了高达七千座村镇。
其地方之繁盛,此时已超越了云南,琼州等地。
关键这是两地的粮食产量,虽然都是新开之土,可在供应当地之余,今年还能向京城提供高达一千三百万石的各种粮食。
这对原本严重依靠漕运,几乎每年都有粮食缺口的京城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甘露。
还有漠北四都指挥使司,虽然此时距离蒙兀平定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可朝廷聚民定居,推广青贮之法已经初见成效。
此时蒙兀的牧民,绝大多数都被朝廷收拢于各处水草肥美之地。
他们的人口,甚至给了朝廷一个小小的惊喜。
脱脱不花与也先在位时,蒙兀只有九百万人。
可到了大晋讨平蒙兀,在破敌山斩首几十万级之后,蒙兀的人口数量,反倒是暴增到了一千一百二十万。
许多游散的牧民,都从荒野中走出来,愿意归顺朝廷治下,从大晋朝廷手里领取砖房。
而此时在漠北,虽因寒潮之故各地早早封冻。
可当地准备的青贮却起到了效果,足以支撑数月时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
他们甚至还在赤峰等地,成功种植了玉米与土豆。
这意味着百姓再无需追逐水草,寒冬之日都可呆在砖房当中取暖。
按照那边几位布政使的预计,明年漠北四大都指挥使司的百姓数量还可增加到一千三百万。
这一方面是大量的婴儿出生,一方面则是更多得知消息的牧民,会陆续被收拢于朝廷治下。
这原本在百官眼中,非常可笑的编户齐民,开省设衙之策,已经初步见到了成功的曙光。
可即便到这个地步,百官也不会急于将这漠北四大都指挥使司改建行省。
问题是今年,中原商人大肆从草原购买皮革,牛羊与羊毛。
尤其是羊毛,由于天津与南京二地的羊毛织造厂兴起,羊毛已经供不应求。仅是今年,羊毛价格就翻了三番,使得大量的商人远至漠北,预定明年的羊毛。
还有当地陆续开采的各种铜矿,金矿,银矿,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