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自然就顾不上了。但是有了朱桂,虽然朱桂没做什么,但是大明的税收确实增加。再加上大明宝钞的稳定。朱元璋也就有了余钱开战了。
不要看朱元璋让朱桂自主负担军费,但是只要朱桂一天没有上任,这人吃马嚼,就都得朝廷掏钱。
两广的狼兵还好。而从四川调兵到交趾作战,可不容易,单是行军便两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路太难走了。
朱元璋简直就是说到了朱桂的心坎儿里,分封交趾之地,美的很,但是朱桂知道,自己可不能表现得极为赞同。
“父皇,两广交趾蛮荒之地。有地没人可不行。”
这话说一句就够了,朱元璋是明白的。毕竟这是中原之地说了几千年,也信了几千的老话。
果不其然,朱元璋面露羞愧之色,不好意思的把视线转移了开来,好一会儿才叹息般的开口道:“老十三,有些事情,朕也是无能为力。朕也想把你们全封在富裕的地方,但是中原虽大,富裕之地却不多。
全封了你们,你太子哥还怎么管理天下。
你们就当帮你太子哥,为我大明朔边。”
朱桂假意长叹一声:“唉……父皇的深意,十三心里清楚……十三尽力而为吧!不知交趾国战事需要儿臣何时出兵?”
没法子,这是明知道自己赚了大便宜,也只能装倒霉。
放在后世,如果是西北与交趾半岛比资源丰富,比适合生活。正常人都知道。
然而,在这时代,你说一句交趾蛮夷之地富裕?比中原都要富?
所有人绝对会啐上朱桂一脸口水。他们会告诉朱桂中原的地大物博,蛮夷之地的物伤地薄。
如果他们连这话都不说了,那更为严重。
“脑残!”
“白痴!”
“不学无术!”
……等等。
总之他们是不相信朱桂说的。说的多了,他们甚至会怀疑朱桂的居心--是否是拐他们去蛮荒之地。
这一点,在朱桂一边告诉老朱东瀛的金山、银山,一边与东瀛和尚交易不久,他就想明白了。
朱元璋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不久,市面上便多了“神笔马良画金山”的故事。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人家就当故事听,压根儿不信。
这就像后世那个特殊年代,所有人都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这个时代却是中国的月亮圆过国外。
堂堂中华,物华丰美都没有金山银山,撮尔小国,何来金山银山?
换句话说,东瀛的金山银山实在太像祥瑞了,在一个务实的年代,反倒是没人信了。它只会是神迹。就与神笔一画就是金山一样。
如果朱桂当时介绍,多贬低一些,反倒可信。但是那只怕也没什么吸引力了。
所以再说交趾,除了粮食外,他什么也不说了。
因为哪怕他再告诉他们,那里的矿产多丰富,丰富过国内,同样不会有什么人信。
“不可能有国大过中华,不可能有国富饶过中原”。
这时代的人,就是这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