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孙振邦兵团五万多兵力,还有八路军三个师三万多人马,他留下的这个师团,在日军主力部队撤走之后,立刻成了孤军,覆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
唐秋离在平津忙着要吃肥肉,冈村宁次在太行山区谋划一场豪赌,华北中日双方的统帅,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打法,调兵遣将,忙的不亦乐乎,雄踞太原,坐山观虎斗的阎锡山,自然也没闲着,可能是有利可图吧,亦或是自认为摸准了局势的脉搏,阎长官的算盘珠子,又开始扒拉起来。
唐秋离在平津周边取得的一连串胜利,让阎长官看得眼花缭乱,又垂涎不已,没有想到,这个后生出手这样顺利,接连拿下石家庄、保定、天津,那可是一块块儿流油的肥肉啊,油水足得很,都落在那小子的手里,看着就眼热。
没想到日本人这样不禁打,冈村宁次几十万大军,又在太行山区转悠,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北进,那个黄崖洞,就够他啃半年的,便宜不能都落在姓唐的那个后生手里,阎长官踱着方步,一面仔细的权衡,他的眼睛盯在了张家口,是出手捞便宜的时候了,张家口只有六万左右的日本人,哪里还有唐秋离的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的部队。
张家口的日本人,已经让唐秋离的部队打怕了,六万人不敢出去一步,出兵夺得张家口,整个冀西北地区,就尽数归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晋东北连成一片,光是坝上一带的丰富物产,就是一笔大大的横财,阎锡山越盘算越觉得出兵打张家口值得,一本万利。
阎长官开始紧锣密鼓的调动人马,原在大同前线的部队,被他调到武乡大部,立即返回原地,这还不算,他为了稳妥起见,把攻击张家口的兵力,增加到二十八万人,他可没有唐秋离的魄力,敢和日本人单挑,四打一,胜算最大化,老汉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这样一来,武乡防线的晋军,不过剩下八万人左右,在兴兵之时,没有通报给唐秋离知晓,老汉狡猾的想,唐秋离一定会制止,张家口是他下一个目标,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姓唐的后生,总不会从自己手里硬抢吧?
阎锡山的所有军事行动,唐秋离都被蒙在鼓里,他指挥部队马上就要合围十几万日军了,似乎已经闻到了肉香味儿,却得到报告,献县、肃宁一线的日军,突然主动撤离战场,往沧州方向撤退,沧州方向正与刘铁汉东指部队交战的日军,不顾自己面临的压迫,分出部分兵力,西出泊头,似有迎接后撤日军之企图。
我前线部队,正在紧紧追赶,因为兵力有限,无法完全迟滞日军后撤沧州的行动,师长请指示具体作战方针,唐秋离接到电报后,懊悔得狠拍自己的脑袋,就差小半天,不到六个小时的路程,口袋嘴儿就扎紧了,十八万兵力包围十二万日军,就算一口吞不下,也能连肉带骨头撕下好大一块儿,什么叫功亏一篑,这就是。
没有其他办法,唐秋离立即发布命令,由天津南下已经接近献县、肃宁的先头部队,立即以泊头为攻击目标,争取在泊头一带截击撤往沧州的日军,其余部队,立即展开平行追击,退而求其次,能抓住多少就吃掉多少。
对于丧失了这一次最有利的歼敌机会,唐秋离内心非常的遗憾,本是个圆满、完美的计划,这十几万日军,已经是锅里的肉,哪成想,煮熟的鸭子飞了,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是天津南下的部队,过早的暴露了意图,日军怕被合围,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他旋即又推翻了自己的推断,南下部队行动迅速,占领天津当日就行动,日军根本不可能这么早觉察出来,再者,打北平比南下要方便和容易得多,舍近求远,就是在日军意想不到之处用兵,唐秋离隐约觉得局势有些复杂,至于复杂在那里,他暂时还没有理出头绪。
刚刚处理完追击后撤沧州日军的事情,和顺前线的冯继武发来紧急电报,今日,和顺一线之日军增援部队,已经抵达和顺外围,按照师部部署,我部未进行全力截击,其先头部队,顺利进入和顺城内,日军会合后,兵力为八万多人,与我部兵力相等。
日军没有继续北进攻击冠山方向,却转道马坊,西进晋中方向,根据我的初步判断,此部日军,有进攻太原的意图,我部正在马坊至晋中沿线,与日军缠斗,请师长明确我部下一步行动方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