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进行严厉的处罚!”
唐秋离听完参谋长常风的汇报,乐的前仰后合,对常风说道:“常风,亚历山大急了,你看,都开始威胁我了,可笑之至,这个英国佬,不是脑筋有问题,就是智商欠缺,还是那句话,不予理睬,等着英国人上门求救。”
亚历山大的愤怒和恐吓,一点儿回音都没有,唐秋离方面,干脆一个字、一句话的答复都没有,在此期间,重庆的蒋委员长,也给唐秋离来了一封电报,比较与亚历山大两份傲慢,毫不掩饰的大英帝国将军高高在上的语气,蒋委员长的电报,倒是温文软语。
即像是一个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又像是上级对下级的告诫,蒋委员长劝告唐秋离,“应该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去考虑问题,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还涉及到英国和美国,咱们中国人,向来是以急公好义、遵守诺言而著称,救援英国人,会极大的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希望唐秋离一国家利益为重,不要抱着保存实力的想法,免得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蒋委员长的电报,虽然不像亚历山大那样居高临下,不拿唐秋离当回事儿,可核心的意思,还是让独立师部队入缅甸,去救援英国人,在唐秋离看来,倒像是蒋委员长和亚历山大一唱一和,一个红脸儿一个白脸儿,说到底,还是让独立师部队,去替英国人挡灾。
唐秋离一会儿看看蒋委员长的电报,一会儿看看亚历山大的电报,有点儿啼笑皆非的感觉,说起来,这二位在二战中国战场的历史上,也都是有头有脸的知名人物,怎么净来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一两封电报,就让我的战士去替英国人挡子弹,消耗了独立师的实力,蒋委员长开心,掩护英国人西撤,英国人高兴,开什么玩笑?
唐秋离连连摇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有降低智商的可能,自己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英国人的死活,关自己屁事儿,再者说,英国人的实力,还没有被日军消耗到一定程度,就凭着几份电报,就去替英国人卖命,也亏得蒋委员长和亚历山大想得出来?
唐秋离对付蒋委员长的办法,与对付亚历山大的办法,如出一辙,还是不予理睬,任你说破嘴皮子,我这一招都不接,用他对参谋长常风半开玩笑的话说,“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一来二去,时间就过去了三天,唐秋离不急不躁,亚历山大可等不起了。
原因很简单,日本东南亚派遣军的部队,沿途没有受到任何的阻击,往曼德勒方向推进的速度极快,在曼德勒城内,已经隐约可以听见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几十万英缅军挤在曼德勒,人满为患不说,光是补给就是个大问题,几十万人的吃喝,就能愁死亚历山大。
而且,撤退到曼德勒的英军,都是在路上遇到日军猛烈空袭的部队,那支部队的建制都不全,虽然没有与日军正式开战,已经有了败兵的气息,英军士兵不但士气低落,还在日军的空袭之中,为了跑路方便,大部分丢掉了重武器,倒是便宜了日本人。
甚至,亚历山大想要组织一支部队,夺回密支那,打开通往印度的通道,他不敢等中国人、也等不起了,就是这样拯救全体英军的计划,在曼德勒几十万英军部队里,竟然找不出一支能承担和愿意承担这个任务的部队。
一听说要与日本人打仗,参加会议的近百名英军各级指挥官,立马就缩头缩脑,躲避着亚历山大的期待目光,来个集体失语,把个脸色铁青的总司令官阁下,凄惨惨的凉在会议室里,英军不但被日本人打丢了魂儿,打没了胆气,还患上了“恐日症”,这才是刚刚开始,英军对日军,在缅甸还没有一次拿得上台面儿战役,就先输了战争。
亚历山大总算是想明白了,自己的部队、就这样的熊兵,根本指望不上,那个重庆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名义上的中国战区总司令,喊得动静挺大,却一点儿力都不出,美国人更是指望不上,唯一能救自己和十几万皇家士兵的人,只有唐秋离。
可当初签署三国协议的时候,却把唐秋离排除在外,一想到这儿,亚历山大不禁破口大骂英国代表团,不知道在中国,那个是真神,上来就烧香,唐秋离不用做什么,只要是在边境线一带,按兵不动,就能要了自己和几十万士兵的老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