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幸存者冒领别人的功劳,或者!故意隐瞒别人的功劳,再把别人的功劳说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好友的。商鞅规定:幸存者的话仅供参考,最后的奖励由集体功劳来平分。在平分的基础上,“仅供参考”的给予相应人员额外奖励。
集体功劳大于个人功劳。
因为!这是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
在战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所以!功劳本身就有大小之分。有的人,可能杀不了敌人,但是!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必须从集体、整体来考虑分配奖励。
还有!评选参数。平时这人的能力大小、政治素质、人品等等,直接影响获得奖励的份额。
你这人平时人品好、政治素质过硬、能力也很硬,那么!在奖励评分时,尽管你已经死了,给予你的奖励份额都会多一些。
你这人平时人品不好,政治素质又不坚定,能力又有限,就算你幸存下来了,你说你立了多大地功劳,说死者没有功劳,你的话“仅供参考”。在最终分配奖励份额的时候,都不一定比死者多。
没有人证明是你的功劳,你说的话是不完全算数的。要是有人证明你冒领,还要治你的罪。
当然!要是你确实立了大功,奖励是不少你的。
为了保证奖励的公平、公正,军队的中是配备记录员的。他们也要参与打仗,但是!主要工作是记录兵士们的功劳。
商鞅制定战场奖励制度,是经过充分论证的。是在军队中征询了兵士们的意见后,才制定通过的。兵士们都认为这种奖励制度合理,才报请秦孝公批准的。
当然!没有绝对的合理。幸存者报的功劳不一定可信,也不一定都是谎言。有的幸存者说的,可能句句是实。主要看人品,偏私是绝对存在的。
一切准备就绪,秦国的五千骑兵就整装待命。而五万步兵,早已奔赴前线。
商鞅的打算是:先用五千骑兵去冲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魏国的缺口。然后!步兵推进,对土地进行实际控制。再然后!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跟随在后面打扫战场。
当然!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是秦国的“预备役”大军。现在的秦国,有兵而无兵器。所以!那些没有兵器的兵士,都变身成为打扫战场的“人民群众”。
正规军在前面打仗,这些没有兵器的兵士在后面打扫战场。其实!不是来打扫战场的。而是!来捡兵器的。凡是死去的人,都是有兵器的。死者的身上,都是有铠甲等装备的。
再则!魏国军队的装备相当先进。就跟当今米国的军队一样,就跟抗战时期小鬼子和国军的装备一样。
第一场战斗下来!秦国是五千骑兵加五万步兵去的战场,结果!被庞涓赶走时,变成了十万步兵加八千骑兵。
就跟当年小鬼子投降后,我们的军队去东北一样。空手去的人,大多有了武器。
秦国商鞅率领的军队,也是这样!
也许!后世的人是在效仿商鞅这一招吧?
当年的秦国,虽然白圭给商鞅装备了一万骑兵,可投入到战场中来的,只有五千。原因就是:步兵的兵器不够,只能装备五千骑兵。剩下的兵器、铠甲等等,都要装备到步兵那里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