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士一个人冲在前面,其他人从包抄之势跟随过来。拿短兵器的冲在前面,拿长戈的兵士跟随在后面。短兵器与人短兵相接,拿长兵器的人在外围寻找机会刺杀。
一般情况下,大个子大力气的人拿长戈。只有大个子大力气的人才能站在外围刺到里面的敌人。
两侧的人都是盾牌手,一手拿盾牌,一手拿刀剑。敌人的长戈刺过来了,盾牌手用盾牌阻挡。要是遇见箭雨了,盾牌手把盾牌高举起来,护住自己的队伍,冒着箭雨继续前进。
在这个同时!其他战队的人会配合你,不会让你孤军冒进的。敌方用箭雨阻止你前进,你这一方一定有骑兵在一侧伺机向对方的阵营发动攻击,冲进敌方的阵营,打乱敌方的阵脚。
然后!双方军队混打在一起。
进入大混战的阶段,胜负主要取决于四个大的方面:
一!人数多的一方,绝对有胜算的可能。但是!不是绝对的
二!兵士的勇猛、实力。人数少并不可怕,只要不是悬殊太大,勇猛、实力强悍的一方绝对有胜算的可能。但是!一样不是绝对的。
三!兵士对阵法的运用。如果兵士们平时经常操练阵法,又有一定地实战经验。那么!胜算率就大。
四!那就是指挥官的灵活运用。
指挥官指挥不力,增援的外围兵力补充不上进,这仗的胜算可能性就小。
比如说!对方的阵法更厉害,把你的人分割包围了,你就要及时调集兵力去增援。
在大型正面战场上,在大混战的情况下,指挥官很重要。他们要有实战经验,要善于利用地形,对敌方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主要兵力用在围剿上面,其他兵力用在分割、牵制上面。
比如说!想消灭敌人某一部分兵力的时候,你就必须先布口袋阵,引诱敌人进入。然后!来一个人海战术,把对手围起来。而其他人,对敌人进行分割、阻击、牵制。只要敌人的援军无法前来增援,你这一战就胜了。
试想!你消灭了敌人的主力大军,你把敌人的人数减少了,以后几个人打对方一个人,是不是胜券在握?
秦国的这次崛起之战,后来的正面战场,秦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完胜魏军,让魏军全军覆灭。在后来与庞涓的正面战中,秦军只是做做样子,然后就“溃败”了。
因为之前秦军太勇猛,势头强劲,所以!魏惠王把大将军庞涓调了过来,让他保住魏国。
当时的秦军,直指安邑,让魏惠王感到了压力。无奈之下,才把庞涓调回来的。
可魏惠王并不知道,商鞅与秦孝公早已商定好,不与魏国决战,见好就收。先避其锋芒,隐藏实力。然后!把兵力调走,去捏软柿子。
打魏国是很难打得过,但是!收拾韩国,还是妥妥地。再则!有楚国在一边牵制着韩国,韩国想好好打一架都施展不开手脚。
魏国见秦军败走,他们又夺回了失地,也就无心再战。再则!他们还有其他战场,也不敢冒进。秦军展示了肌肉,让魏国也不敢太过分。
魏惠王的想法也一样: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