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
数万京营的精锐士卒顶着仲夏下午的烈日,沿着长城内一线行军。无数的脚步落在大地上,发出整齐的响声。
靖边的清平堡的严把总在时隔四日后再一次的看到西进的大军。他奉命提供粮草。
清平堡的城墙上几名戍卒在扯淡。
“哟呵。京营这帮孙子终于肯去宁夏镇了。你们看旗帜,帅旗都在。这应该是主力。”
“屁话,数万大军不是主力,前几日过去的新军卫一千人是主力啊?套虏四月初来抢掠,这都过去两个月早就抢饱往北撤了。”
“这不是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新军卫作为前锋与大军主力的位置有点远?差四天的路程,将近两百余里。”
几人正说着话,忽而远处一匹快马自宁夏镇方向奔驰而来,打断众人的交谈。显然,是前面有消息传来。
信使很快被带到保国公朱晖的面前。
保国公朱晖在马上读着新军卫传来的军报:新军卫所部于六月二十四上午抵达定边县。属下率部西出小盐池,届时北上灵州,打通和宁夏城的联系。
朱晖随手将军报递给身边的张安,对信使道:“本官已经知晓。同意新军卫的计划。”
等信使离开,张安将军报递给旁边的吏员,说道:“新军卫七天行程400余里。这个速度确实够快啊。”
朱晖骑在马上,身上穿着铠甲,微微眯着眼睛,看着道路中行进的明军,道:“大军在外随时可能遇敌,不可冒进。按既定的行程前进。”
前方敌情不明,张昭一头扎进去。他才懒得管。他每日的行军速度就是40里。
张安心里有数,脸上带着笑,和众人一起领命,“是,大帅。”
…
…
新军卫从定边南面二十里的三山堡往西正式进入战场。一千余人的队伍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主力四个连队,由庞大郎率领。另一部分是500余人的秦兵团,暂时归王武领兵。王武是军中第一高手,只有他可以压得住这帮还未整训的骄兵悍将。
警卫排簇拥着张昭和辎重连在后面。
这两个多月以来,隶属于定边的三山堡并没有陷落。
新军卫路过时取了一些高粱、井水。三山堡守备给张昭介绍情况,“张指挥,套虏的骑兵在这段时间来来回回,堡中都可以看到。据我的经验,套虏已经在北撤。”
大军到傍晚时往西前进了二十里,一个鞑靼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在这片被毁坏的农田平原中开始扎营。这时的营寨自然不能像在榆林镇内行军时简单,而是切切实实的布置好壕沟、鹿角、拒马、望楼、暗哨。
此时军中的斥候已经洒出去。许澴伟、李逍遥、林同等人在斥候中,只留20名骑兵替换。
第二天早晨,有陆续归队的斥候带来四面八方的消息、
“大人,往西六十里外的小盐池附近有一支鞑靼人的军队,不少被掠夺的百姓被关押在那里。看旗帜大约有三个千户。”
“北面的花马池鞑靼人有重兵防守。哨探严密。我们三支斥候小队(计15人)都死光,就我一人回来。”
“大人,南面的清平关空无一人,都被那帮畜生杀光。兄弟们往环县去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