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屯营的总兵府修建的很宽敞。这一百余年以来蓟州镇总兵都是驻防在这里。

    总兵府的大堂中,二十多名蓟州镇的将校分列两旁而坐。有蓟镇副总兵江懿、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古北口守将卫指挥佥事李秀、燕河营参将张哲宇…

    还有身在大营中的坐营官、把总等人。

    另有新军营二团总旗及以上军官。

    王承裕作为科道言官中具备廷议资格的户科都给事中,位在前列。蓟州镇的镇守太监亦露面。

    张昭居中而坐,他清朗带着京师口音的官话回荡在大堂中。明代的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是金陵那一代的口音。明太祖定的“中原雅音”。

    “整个蓟州镇的卫所,分布在顺天府、永平府两地。顺天府的卫所废除已经完成,军户转民籍,富余的人口都涌向京师讨生活。给京师的经济带来活力。

    永平府的卫所采取平凉府模式。将土地分给转化为民籍的军户。人口统一归改革司管辖。除种田之外的人口,全部都往开平中屯卫集中,建设新城。

    根据天子的诏令,所有的蓟州镇士兵从卫所兵就地转为义务兵。军饷为每月九钱银子。服役期满三年可转为志愿兵或者退役。”

    “以上种种改革,将终结蓟州镇五十余万军户困苦的生活,有利于保持蓟州镇十万军队的战斗力。但势必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第一,军饷。第二,军官们的利益。第三,预备役、退役。第四,整训。”

    …

    …

    明朝的军制,直白点说就是卫所军户制。

    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喻示这种制度的腐朽。而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席卷南中国,则让这种制度没落。

    张昭此时所在时间线,弘治年间是明中期。正处在卫所制和募兵制并行的阶段,且卫所兵的人数依旧是军中的大头。至嘉靖年间,募兵制才会成为主流。

    明朝的军饷制度,包括提供给卫所兵全家人的“月粮”和军事行动时发给卫所兵本人的“行粮”。

    标准是,骑兵月粮定额是二石。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普通军士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行粮,视作战、操备、修边、防秋等军事行动的行程折算饷银。

    张昭将蓟州镇十万大军全部改为义务兵。将月粮、行粮合并在一起归为军饷。标准提高到每月军饷九钱银子。

    一石大米,价值是五钱银子。即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米。而军士们的口粮不见得就是大米。待遇好一点的可以吃到黍米、小麦,差一点的就全是高粱,或者糠壳、豆子。

    所以,张昭几天前在三屯营宣布提高军饷时,士卒们欢呼不止。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多出的军饷从哪里来?不要想着从户部掏钱。明朝的中央财政穷得叮当响。兵部尚书刘大夏说如今国穷民困,某种意义上没说错。

    注意,他说的这个“民”,指的是黄册上的自耕农。富的流油的各地缙绅,不仅享受着免税,还奴仆成群。他们根本不穷。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