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镇,红城堡。
按照大明朝的军事规定,但凡“秋防”的时刻,在固原镇的三边总督要从固原城出来,到红城堡坐镇。总兵至花马池。
三边总督秦纮从红城堡外的军营中回来,到厅中便问幕僚,“李总兵那边回信没有,他怎么说?”
李总兵就是李逍遥。
榆林镇过去就是大同镇。
根据明军内部的通报,李逍遥所部两个师,一个团就在大同右卫。准备伺机出关,和增援大同镇各部。
幕僚赶紧道:“大帅,李总兵回信说时机未到,暂时不往三边增援。”
秦纮时年七十九岁,白发苍苍。自弘治十四年接任三边总督以来,成绩斐然。连张昭都对西北防线很放心。但他身体不佳,自弘治十五年稳定防线后就屡次上表请辞。
按照原来的历史,他会在弘治十七年回京接任户部尚书。稍后致仕。弘治十八年九月在家中病逝。
但因为户部尚书侣钟现在有张昭支持盐法,并没有辞职。六部堂官没有空缺。而弘治皇帝、庙堂诸公亦不想这文臣中的名将、能臣就此致仕。
所以,此公以七十九岁的高龄还在西北总督三边,承担国之重任。
秦纮一听,大为光火,破口大骂道:“黄口小儿!混账!战后,老夫定要参他一本。再去信去催。给朝廷发奏章,督促他出兵。”
三边现在的压力非常大。
三万鞑靼精骑在火筛的带领之下,虽然没有以前那种一日几百里肆意的,狂飙突进。但是连破花马池、小盐池三城。沿线的堡寨全部都丢失。
鞑靼人距离他这里都不过百里。
现在固原镇这里和宁夏镇的联络都被切断。最后来的一则消息是经济重镇:灵州城被围。
灵州城里有纺织厂、棉花厂等工厂,这还是张昭当年打下的基础。
幕僚躬身道:“是,大帅。”
秦纮的老仆赶紧上前扶着秦纮,“老爷,制怒。”
秦纮道:“制怒什么?老夫都要被气死。”又叫住要出去的幕僚,“德邻,去叫杨应宁来见我。”
杨一清,表字应宁。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任陕西巡抚,并督理陕西马政。
这个职位,这个资历,五十一岁的杨一清是实际上的三边地区文官中的二把手。
他本来在西安城中治理秦地。随着战争的到来,秦纮前移,他的驻地自然也往前移,至固原城中主持大局。
昨天他刚押送粮草来红城堡中。
秦纮传见,正在城上巡查的杨一清很快就到城中的临时总督府中。
正在气头上的秦纮吩咐人上茶,道:“应宁,李逍遥依旧拒绝来援。你帮我想个法子。”
杨一清稳重的道:“大帅,李逍遥回信怎么说?”
秦纮气咻咻的道:“还能怎么说?还是推辞时机未至。这个黄口小儿!老夫已经去信七八封请他入陕,他还拿捏上了。
真以为朝廷令他节制诸将,他就是大爷吗?鞑靼主力在此,他为何不来?他这是那三边军民的性命去赌他的军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