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把话说完,蒋京国才松了口气。
他真害怕林子轩会说出一番抨击苏联政策的言论,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他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半年有余,虽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学习,但他不是聋子和瞎子,总能通过报纸看到莫斯科的消息。
苏联政府对待**********者绝不留情,莫斯科充斥着肃杀的氛围。
他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觉得林子轩的说法问题不大,便组织了一下语言,把林子轩的发言翻译了出来。
座谈会上的苏联人来自各个阶层,既有工农兵,也有一些社会学者。
对于林子轩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话题没有人接茬。
这个话题牵涉到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问题,说不好就是路线错误,容易出事。
他们彼此看了看,氛围变得古怪起来。
终于,一位学者说话了,蒋京国翻译了过来,并提醒林子轩小心回答。
“林同志,你觉得怎么才能更快的实现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
这个问题的确不好回答,涉及到苏联国家政策的走向。
林子轩不能说你们不要实行计划经济,要实行市场经济,还要从西方国家引起先进技术,才能快速的发展,否则就会破产解体。
不说这些建议适不适合苏联的国情,他要是说出来必定会被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奸细。
好在林子轩不是政治人物,他是一位小说家,不需要回答这么严肃的问题。
“我不懂经济,我想这需要苏联人民共同的努力。”林子轩应付道。
这句话让蒋京国和在场的人放松下来,没有人想惹麻烦。
接下来他们自顾自的交谈,也不去询问林子轩的意见了,担心这位中国文学家又说出什么让人惊讶的观点来。
座谈会结束,按照惯例,会有一份会议记录送到苏联的情报部门备案。
这是外国名人在苏联才会有的待遇。每一位苏联公民有义务向政府报告外国人的言行。
林子轩并不在苏联情报部门严密监控的范围,只是稍微引起情报部门的注意。
毕竟苏联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林子轩算是小有名气。
会议记录被送到情报部门,有专业人员分析林子轩这段话的意图。这段话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苏联国内贫困现状的不满。
另一个要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苏联国家性质的定性。
从这段话还能分析出这位中国人认为苏联应该先发展农业,实现温饱,再发展工业。
这是对苏联国内经济发展政策的横加干涉。
这位分析人员觉得问题很严重。已经到了国家性质和革命理论的高度。
于是,他写上自己的意见,把情报呈递给了上一级部门。
上一级部门同样进行了分析,无法判断这位中国小说家的意图,特意请来了苏联国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来研究这个“初级阶段”的问题。
一些理论家翻阅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最终发现,这个问题马克思没说过啊!
在马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