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老师来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转眼儿,又是几天的功夫,丁泺的事情算是彻底了结了,期间丁泺的子孙们数次找上门来,都被挡了回去,之后便是各种乡老们的瓜分盛宴。虽说丁泺倒下对整个丁家其实是不利的,但既然他不仁,也怪不得丁樘不义。

    丁泺和戚姨娘的事情解决,也就到了丁樘入学的时候了。自从上次颜氏说过老师就要来了之后,四叔叔丁偶的院子也进入了加班加点的改建之中。丁樘日日都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刨子声和锯子声。

    因为建的毕竟是私塾家学,除了丁樘和丁儜之外,还有就近几房的幼童少年也要一起来学习。而且等那位胡姓老师走后,也还是要聘一位常驻先生的。

    之所以要建家学,倒不是社学不好。大明朝在乡间教育这一块可是出死了力气,社学作为公家蒙学,那是每乡每社都有。明朝建立伊始,太祖皇帝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为改变“自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弛,人纪荡然”的社会风气,把教育纳入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兴办各级学校。

    天顺年间明确规定提学官“令有司每乡每县俱设社学”。成化元年考虑到乡野农时问题,还有一些本无读书之暇,却被逼令入学的人,更是下诏道“令愿入社学者听,其贫乏不愿者勿强。”

    所以说虽然做不到后世那般普及,但像丁樘这样的人上个蒙学不成问题。有人说,既然蒙学这么发达,那么为什么还有私塾这种东西?

    还是那个问题,社学并不是义务教育!没钱的人家要从事生产,是没有金钱和时间去上学的,而蒙学往往又有指标,于是就强拉人头入学。造成了“有钱者又纵之,无钱者虽不暇读书亦不肯放,将此凑生员之数,欺诳朝廷”的景象。

    为了解决这种事情,洪武十六年十月,太祖皇帝下诏道:“复诏民间自立社学,延师儒以教子弟,有司不得干预。”所以丁家这样的人家才有了办私塾的权力。而社学往往因为师资力量等众多问题,成了那些不甚有钱,却渴求读书的人家的选择。

    而丁樘不选择蒙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蒙学作为启蒙之用还算合格,但真要到了经史学习,就不够格了。因为蒙学的先生,多半都是积年不中的老童生老秀才。在这些人中,有水平的也多半被别人以高资聘走。剩下的嘛,他们自己都中不了,遑论教别的志在科举的年轻人?

    在这种情况下,师资真的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像丁樘之前的那个老师,明显就是来混口饭。老师不尽责,也难怪时下贬低老师,尊师重道的风尚受到歪曲。

    丁樘对这个时代的教育不甚了解,但中国毕竟还是那个中国,重视教育和中式教育,这二者没有太大差别。无非就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罢了,就像他教进宝认字一样,说多负责完全说不上,但是进宝还真就认得一些字了,无他,唯手熟尔。

    这几日丁淳也来考教过丁樘,本着不再掩饰的心态,倒也让丁淳啧啧称奇,连道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那可不是么?丁淳问的都是《万宝诗山》里的东西,虽然繁体字看起来有些障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