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弘道,不像宗教一样需要传教。
“无为,我虽然知道了集体比个人重要,但不能一直强调,因为集体也得尊重个人自由,两者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对于仁和礼、正义和公平等品质,也不能太过执着,必须得中庸,否则仁会变成不仁,正义会变成邪恶,必须维持一个边界。”医学生表示以后自己要随时调整自己,做一个中庸之人,做一个有边界的人。
杜兰说道:“想法不错,难度不小,努力吧。”“那么韮木杰你呢,你还想继续推广狠辣,杀死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么?”
韮木杰知道就算自己杀了有栖良平,自己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胜利,因为他掌握的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就会有相反的意识形态存在。这是不可能被改变的,除非他掌握了绝对的大道。
只有道才是不会被分割的,道是所有矛盾的载体。
就好像儒家和墨家处处相对,就比如选拔人才。如果有两个人才,一个人才是孔子或者墨子的亲戚,而另有一个人才是陌生人,那么孔子肯定推选自己的亲戚,这叫做选贤不避亲。而墨家肯定会选择陌生人,这叫做尚贤不避疏。
孔子这么选是为了守护礼制,墨子这么选是为了为天下做榜样,千金买骨。
儒家和墨家就好像是硬币的两面,虽然他们都是希望恢复秩序,但方法却不一样。最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虽然因为太过理想而没有实现,但墨子很多的思路还是被延续下来了,被世代使用,并没有消失,一直和儒家交替出现,比如千金买骨真的是经典的人才选拔方式。
韮木杰很清楚杀了有栖良平根本没用,他依旧得不到自己需要的声誉和美人,他的狠辣路线依旧会有反对者。
他一言不发,虽然知道了狠辣的局限性,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因为他在地球一直都是狠辣的受害者,根本没有学会除了狠辣之外其他的路线。如果不狠,他根本不知道做什么,这就是老子的局限性,老子无法告诉别人具体应该如何弘道。
一神教告诉信徒想见上帝,第一不能自杀,第二得虔诚,第三、第四……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去,死后就差不多能见到上帝了。
佛教也告诉信徒要打坐参禅,或者放下执念顿悟,总之这样、那样做就可以成佛了。
甚至道教都说炼丹炼气,可以长命百岁,得道成仙。
只是老子却没告诉大家到底如何才能弘道,他只是说无为,不要执着于任何的意识形态之争,因为争赢了,也只是暂时的,赢了很快也会输,就很容易让人陷入迷茫,陷入一切都没有意义的虚无主义。
其实老子还是有目标的,那就是国富民强,是春秋战国所有思想家都追求的目标,百家争鸣没有一个人说不追求这点的。儒法墨道都是如此,只是道家在方法论上很难实现。
墨家和道家在实践的时候都是有缺点的,所以最后儒家和法家胜出。
韮木杰也迷茫了,因为按照老子的说法,一切都没有意义,反正自己追求任何东西,最后都会变成自己的反面,虚无主义不断冒了出来,枪口也缓缓地落下,只觉得人活着也没啥意思,不如给自己一枪好了。
这也是学《道德经》的缺点之一,虚无主义。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陷入阴谋思想,就是在不同意识形态中左右横跳,哪个有利选哪个,没有任何的立场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