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也只是脱离实际乃至人性根本去看待问题罢了,刘彻压根就不屑此等无脑论调。

    照顾弱势群体是应该的,然不能因此仇富反智,为追求所谓的“平等公正”,而去大肆压抑乃打击精英阶层,搞甚么“齐头式平等”。

    朝廷可向富人多征税,用以补贴贫民,却不应硬是剥夺富人家财,平分给贫民;朝廷可用国库公帑普及基础教育,让寒门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却不应抑制乃至摒弃精英教育,以此让所有孩童“公平受教”。

    仇富反智若走到极端,那会是甚么结果?

    全民皆穷,全民皆蠢!

    后世华夏是吃过大教训的,欧美各国也正在或即将付出极大代价,本书就不细谈了。

    作者君只想向大家传达些理念,怨天尤人无用,壮大自身才是正理,别再听公知们忽悠了,他们多是在社会上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者,仅能敲打键盘愤世嫉俗,寻求些许自我安慰罢了。

    刘彻正当春风得意时,自不会在大汉搞甚么仇富反智,鼓励臣民奋发上进,给他们提供展现自身才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他们自会建构起国富民强的煌煌大汉。

    新设的岭南郡和建安郡就是不错的舞台,朝廷虽无意在短期内开发两郡,也不欲耗费巨赀在东南修筑沥青大道,然却解除海禁,准允乃至鼓励商贾和寻常百姓在大汉境内河川和万里海疆贩运货物。

    皇帝刘彻虽将两地百姓大多迁徙,不欲让两地过早聚居大量属民,却也仅是限制百姓开垦农田的数量,而不会阻止他们进入诸越之地获取资源。

    只要不私下聚众群居,不随意焚林垦荒,那诸越之地的特产乃至矿石,该采集还是要采集的,总不能放着白白浪费。

    譬如珍珠,桑蚕,金桂,茶叶,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砂……

    尤是铜铁矿山,昔年诸越之所以缺铜缺铁,非是因缺乏矿山,而是当地百姓的冶炼工艺远较汉人落后。

    现今大汉在京畿,巴蜀及南阳周边郡县皆已完成铁业整合,广设冶铁工坊,梁国和代国也即将全力发展铁业及纺织业,故大河和大江沿岸郡县的钢铁供给较为充裕。

    然燕北及诸越之地的郡县仍面临较大的钢铁缺口,毕竟现今大汉的钢铁用途已非仅限兵械和农具,少府及四大商团非但有诸多特制械具要用到钢材,便连不少建物也逐渐以钢筋构架,灌注以黏浆土乃至水泥。

    大汉的冶铁工坊虽尚无力锻铸出变形钢筋,然光圆钢筋的应力耐受度已然不错,足以作为建材使用。

    钢筋架构的建物虽花费不菲,然最大的好处便是建造速度快,且坚固牢靠,不似纯木质建筑要伐木刨削,立柱架梁。

    大汉各郡县已推广普及黏浆土,水泥因工艺提升,其成本也逐年下降,对于产业遍布全大汉的少府及四大商团,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尽速完成当地产业布局,作坊及铺面要修得实用大气,且速度要快。

    朝廷近年在各地修筑城池军镇,码头船坞,仓廪馆驿,乃至桥梁堤坝,也皆是出于这般考量,大量采用钢筋架构。

    故而燕北及诸越周边较为偏远的汉郡,仍是面临着极大的钢材缺口,必须在当地办些冶铁工坊才好。

    燕北之地倒是好处理,后世华夏的河北便有不少钢铁企业,现今大汉想要在燕地发展冶铁业自也不难。

    诸越之地虽地广人稀,然铜铁资源还是要先行开发的,至少得能满足发展和维持当地水师的钢铁需求。

    皇帝刘彻将南越除国之余,也对大汉水师重新整编。

    汉中水师的主驻地迁往毗邻大河的上郡,更名为大河水师;豫章水师驻地仍居彭泽,更名为大江水师;琅琊水师驻地仍为琅琊县,盖因琅琊港为秦汉两朝最大的港口,也是天然的不冻深水海港,对水师极为重要,刘彻将其更名为东海水师。

    与东海水师相应,刘彻着太尉府在辽东郡及岭南郡增设水师大营,架构起新水师,名为北海水师及南海水师。

    大河,大江,北海,东海,南海,整编出这五大水师,即可拱卫大汉的千百河川及万里海疆,日后更可扬帆远航,以坚船利炮征伐海外蛮夷,扬我大汉军威!

    扬战旗,御四海,天下谁与争锋?

    美中不足的,也就唯有北海(贝加尔湖)尚在匈奴手中,汉军要远赴漠北覆灭匈奴,尚需些时日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