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也是寻常之事,只是,刚才太子提醒之事,马大人还是要牢记在心,切莫因泄露了消息,受到惩罚?”
马顺并不蠢,王振的话儿虽隐蔽,但细细一想并不难理会,这太子是秘密返回京城,不想让文武百官知晓自己返回的消息,这才从午门而入,不认识太子不过是误会,但泄露了太子回城的消息,这事情虽说终究是纸包不住火,但若此时传扬了出去,这事情就算是落到了自己的头上,明白了这一点,马顺吓的一声冷汗,急忙喊来了那十几个侍卫,好一通说教。
那十几个侍卫也被他的话儿给下得半死,哪里还敢将此事说出去,纷纷表示绝口不提。
马顺又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这才松了一口气,待想起提醒自己的哪个太监,这才惊觉人家已经进了午门,想要说什么谢谢依然来不及,他望着王振的背影,再想起这太监给自己的提示,只觉得这太监心思细腻,察言观色极为准确,他日必有大出息,心头暗暗下了决心,改日一定好好去套套惊呼。
暖阁里,杨荣刚刚接到了从宫中传来的消息,皇帝今日吃了几颗丹药,身子好了许多,可以早朝。
众人听皇帝的身子有气色,轻轻心头欢喜,急忙把堆积多日的政务开始整理,好一会儿早朝时候,让皇帝定夺下来。
其实要定夺的事情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已经经过内阁商议做出了拟票,下达了六部着手处理,所以这些日子皇帝身子不适,多日没上早朝,朝廷各个衙门依旧运转,呈现勃勃生机之状,唯独几件大事,需要皇帝的明确做出答复,杨荣才命杨溥整理出来。
第一件事就是诏修《太宗实录》。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历朝开局修纂实录,均设监修、总裁、纂修诸官。礼部咨中外官署采辑史事,并派遣官吏、国子生等分赴各地访求前朝事迹,札送史馆。《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誊录正副二本,底稿于正式进呈前焚于太液池旁椒园。正本藏之内府。
自从新皇帝登基后,编修《太宗实录》就被礼部提上了议程,但皇帝以自己刚登基为由,一直没下达编修的指令,直到洪熙年号公告天下后,才让内阁组建人员编修,众人当中以杨士奇最为博学,当初定下的年体为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讫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其中,前九卷《奉天靖难事迹》,则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至建文四年六月,为建文朝附录,其后记洪武三十五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事,编修人员以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蹇义、少保夏原吉为监修官。令少傅大学士杨士奇、少保黄淮、太子太保杨荣、太子少保金幼孜、太常寺卿杨溥为总裁官。曾棨、王英、王直、陈循、李时勉等为纂修官,拟好的章程正准备送入宫中,不巧皇帝身子不适,此事便一直搁浅了下来,得知皇帝身子恢复,要早朝,杨荣决定将此事作为本朝头等大事给定下来,尽快着手准备编修。
第二件事则是今年的遣官察民利病,正月初,皇帝诏广西右布使周翰、广西按察使胡概、福建太参政叶春等巡行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湖州、杭州、嘉兴等处,察民利病。将近四个月的明察暗访,这些巡察官员已经返回了京城,按照祖制,皇帝要写一份圣旨昭告天下,好在这份圣旨皇帝在数月前,已经写好了,如今要做的就是借着早朝公告天下。
杨荣从一堆资料中,找出皇帝写的圣旨,忍不住高声诵读了起来:我君临天下,夙夜以康济为心。而南方诸郡,灾害频仍。但民众地远,情难上通。特命你们巡行其地,察民安否?何弊当去,何利当兴,审求其故,具实以闻。你们必公必勤,勿徒苟应故事,以副我忧悯元元之意……?“
正诵读得摇头晃脑,却听得门前一个侍卫喊道:“杨阁老,况大人门外求见?”
“况大人……?”杨荣一愣与杨溥几人相识一望,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杨溥道:“他不是要去南京迎接太子了么?怎么回来了?”
那侍卫道:“况大人让卑职前来告诉诸位阁老,殿下已经回来了?”
^^^^^^^^^^^^^^^^^^^^^^^^^^^^^^^^^^^^^^^^^^^^^^^^^^^^^^^
一天都没睡觉,继续码出了第二更,求几张月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