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的供给也将由当地的巡抚来统合最后由布政司来进行供给,也就是让各省的政府来养这只军队,当然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安排。
那就是这些有一部分钱将会有当地的商人和士绅们交纳,他们除了纳税外也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军费,这些都是交给布政使司来负责。
由他们来评估那些人需要缴纳这些费用那些人不需要,那些人又需要缴纳多少,大致就是越有钱交的越多,能力越大当然责任也就越大了。
在这一点上朱祁钰已经和徽商、晋商、潮商、蜀商、陇商、滇商等等打好了招呼,他们也同意了朱祁钰的这个提议。
毕竟这钱是大家分摊的,分摊下来也就每年少赚了一点点而已,更何况朱祁钰削减了国内通关的关税,也算是两相抵掉了。
不过调动这些军队也是要兵部的的调令的,地方政府可有权利随意指挥这只军队。
最后一个后备军则是各府持有的军队,他们相对于轻松一些,驻扎在各府用于维护和平安全的军队,一般多为剿匪所用。
平时也会进行巡逻、城防等任务,类似于民兵的性质,战时他们将会担负要塞和营地以及其他目标的保卫任务。
军队的数量也是由各府上报给布政使司然后再呈报给朝廷,除此之外他们本身也会拥有田地,按照卫所内军队的数量由当地府衙和布政使司来划分。
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物资方面则有当地府衙来保证供给。
他们的话则是可以由地方政府调动的,不过也需要向兵部报备。
总得来说常备军将会占大明总军队的百分之二十,预备军则是百分之三十,后备军则是百分之五十,京城内的十二卫和三大营、十团营不在这其中。
这样一看的话五军都督府的权利可就被大大削弱了,他们不仅要受到朝廷的监管,而且平常期间预备军和后备军都是要收到当地府衙和布政使司、巡抚的监管。
常备军的管理限制更大了,不过好在他们最终还是统率军队的人,他们的官职和品级也没有被下调,只能算朱祁钰加大了对他们的管理力度吧。
只要不是文官们得势,他们也都还可以接受的,而且常备军的设立至少也说明朱祁钰和这些文官们都有开战扩张的打算。
只要能打仗,那他们也就有机会重新夺回在朱祁钰心中的地位,到时候再来一雪前耻和这群文官们慢慢算总账。
这次的事情虽然他们有错在先,而且各种惩罚和决定也都是朱祁钰首肯定下的,但是当初捅出这件事情的人和调查的人却都是三法司和文官们。
所以这些东西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文官头上,看着五军都督府的人离开前看向于谦、苗衷他们的眼神,朱祁钰倒是很开心。
有竞争才是好事,他们互相看不顺眼没关系,只要不互扯后退都行,而且他们心里也都有数。
现在武官们都在摩拳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