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贼首张角借着给穷苦百姓治病的机会,大肆宣扬所谓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创立太平道,在各州郡发展信徒,彼辈头戴黄巾,达数十万众。如今他号召全天下太平道的信徒起义,响应者达百万。
叛军人数众多围城强攻,郡县城池守备稀少不能力敌,已有数郡沦陷。叛军烧杀抢掠,官员士族或死或亡,而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各州共二十八郡皆有战事。
还请陛下火速发兵,镇压叛乱,解救士民。”
一位大臣将这一个月来叛乱的情况向灵帝汇报。
“那岂不是说中原河北大半个天下全都反了?”灵帝震惊地说道。
这让他突然想到了前秦就是在这些地方全都出现了叛乱,最后高祖先入关中将其灭亡了。
难不成大汉要在自己手里亡了?灵帝开始浑身颤抖了起来,若真如此自己可就要以发覆面,九泉之下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陛下!微臣有事起奏。”这时一个身长八尺,声如洪钟的大臣出列对着灵帝拜道。这一声也将他从胡思乱想中拉回了现实。
此人乃是当世大儒,现任侍中的卢植。他还有两个有名的弟子刘备和公孙瓒。
“卢爱卿有何事?”
“禀陛下,如今贼军势大,应先派出兵马镇守京师各处关口,将贼军挡在关外,确保无后顾之忧。再下诏各郡国召集义军,整点武器,严防死守以先自保,待朝廷兵马解救。、
前段时间,抓捕叛贼党羽时,陛下下令在三河募兵,现已募得精兵两万五千余人,再加上各地方的义军,足以镇压叛乱。”
灵帝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连忙点头:“爱卿言之有理,不知何人可担守备京师的重任呢?”
说着,灵帝瞥了一眼下面大臣中,一个膀大腰圆,肥头肥脑的大臣。那是他大舅哥何进,这种关乎身家性命的事还是交给外戚更让人放心。
重用外戚也是整个汉朝的特色之一了。因为所有人都可以背叛他这个皇帝,但外戚不会。他们的权力本就是来自皇帝本身,没有皇帝就什么也不是。
当然中间出了一个意外,那就是王莽。人家吕后一家子想取刘氏而代之没有成功,可王莽却篡位成功了,不愧是张皓之前的先行者呀。
何进也看到了灵帝的眼神,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臣何进为河南尹,戍卫京师乃是臣之本分,愿担此任。”
灵帝抚掌而笑:“好好好,河南尹勇于任职,朕心甚慰。不知还有哪位爱卿愿意为朕击破黄巾蚁贼?”
一个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站在朝堂大殿最末尾的议郎跃跃欲试,可是有人比他快上一步,先站了出来。
“此策是臣提出的,臣愿率军为陛下破贼。”卢植率先说道。
“臣北地太守皇甫嵩愿为陛下平息叛乱。”
对于出身于将门世家的皇甫嵩而言,这种上战场的机会自然是不能放过。他之前刚在凉州和羌胡打了一仗,这次来京城是接受皇帝对他的嘉奖,没想到这么快又有仗打了。
这时那个议郎终于等到机会,大声说道:“臣曹操愿往前线,为社稷效死。”
只不过一个轻蔑的声音传了过来:“兵者,国之大事,卢侍中是难得的儒将,皇甫太守亦是是久经沙场的天下名将。
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议郎,也懂用兵之道吗。此乃关乎汉室国运的战争,若是败了,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曹操脸色一变,向说话之人看去,正是当朝三公之首,太傅袁隗。他也是自己好朋友袁绍的叔父。
他想上前辩驳,不料身为曹操顶头上司的光禄大夫转过身来训斥道:“曹孟德!此等军国大事是你可以参与的吗,还不给吾退下。”
曹操见状也就只好退回原位,闭口不言。
光禄大夫心中有些后怕:这袁隗可是百官之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曹操这个愣头青之前做北部尉的时候已经得罪了不少权贵了,现在要是再得罪了太傅。
他爹是太尉(虽然是拿钱捐的),曹操自己大不了再次丢官回家,可万一牵连到我的头上就大大的不妙了。
袁隗见曹操退了回去,便不再理他,一个宦官之后,难不成还敢反对我?
于是接着说道:“老臣推举都亭侯、谏议大夫朱儁为将,可破黄巾。”
“臣以为太傅所言甚是,谏议大夫平定交州之乱,可谓当世良将。”
“臣附议。”
一连站出来十几个个朝臣赞同袁隗的观点,这些人都是与袁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
“既如此,那便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镇守京师;卢植为北中郎将,由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副将,率领北军五校将士,沿途召集义军前往冀州,平定河北叛贼;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五校、三河骑士加新募之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