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邵兴旺去区教育局开会。
会议结束,走出教育局大门的时候,邵兴旺抬手看了看表,5:00钟了。
回学校也下班了,干脆到豁山一小接养女霍艺德。
邵兴旺给妻子打电话:“喂,荷花,今天我在教育局开会,下班早,我去接德德,下班后,你和谦宝直接回家。”
“知道了,路上注意安全。”赵雨荷提醒道。
豁山一小校门口。
邵兴旺在学校大门开启前刚好赶到。
“这不是邵兴旺校长吗?”人群中有家长认出来了邵兴旺。
“你也接孩子吗?”一家长问。
“对。”邵兴旺说。
“听说,你女儿是养女,你可真了不起!”有家长方面夸奖。
邵兴旺苦笑着叹了口气,说:“哎,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孩子可怜。这是我们对孩子亲生父母的承诺。”
霍艺德跟着班级队伍从学校门口出来了。
“闺女出来了,我得走了,再见!”邵兴旺朝霍艺德招手。
望着邵兴旺与霍艺德远去的背影,几位家长又聊开了。
“邵校长真是个实干家,把豁山一小建设的好,在他手里,豁山二小也建得非常好。”
“我听说,这姑娘是他前妻生的,前妻出车祸死了,他不得不接受。”
“前妻?邵校长还有个前妻?真是没有想到。”
“他好像还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呢?”
“继承了一笔遗产?”
“对,他前妻开了家工厂,就在咱们开发区,不过,前妻死后,他把厂子卖了,钱全部归了自己。”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是呀,没有好处,谁会去领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你们说啥呢,在别人背后说这些毫无根据的话,小心烂舌头。”旁边一女人气呼呼地反驳道。
“你是谁?”
“我是邵校长同事,他就不是这样的人。”
这是一位放学在门口巡查安全的值周教师,邵兴旺以前的同事,听到了家长在背后毫无根据的议论,很生气。
不管做什么,总有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好在邵兴旺并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他只按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于这句话,邵兴旺是典型的践行者。
赵雨荷经不起丈夫邵兴旺长达半年的软磨硬泡。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其实,邵兴旺的思想,也前后波动,反复多次。
但他还是觉得:与其在城市这样按部就班,还不如选择第二次创业。
中国教育呈现出两头分化的局面。
城市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孩子从小就上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负担过重,需要减负。
乡下人刚好相反,普遍不重视教育,导致许多孩子的学习负担不是重了,而且太轻松了。恰恰需要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这就像给孩子吃饭一样,吃得太多,会发胖,增加脾胃负担,吃得太少,会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
中国教育的困局在乡村,不破解乡村教育的难题,不提高乡村孩子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谈不上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回到新沣县,为家乡教育事业,为乡下孩子的未来,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邵兴旺心想,和城市孩子相比,乡下孩子尤其是山区孩子,更渴望用知识改变人生命运。
妻子赵雨荷并不完全同意邵兴旺的决定,但他理解自己的丈夫,理解狗子哥的选择。
邵兴旺对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教育情怀在驱使着他,必须去做这样的选择。这是唯一选择,没有之二。
与天底下多数女人一样,赵雨荷在教育问题上,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两个孩子。
“是呀!山区孩子的教育很重要,我的两个宝贝的教育更重要。你不能耕了别人家的田,慌了自己家的地。”面对邵兴旺的再一次商量,赵雨荷说道。
“哎!”邵兴旺叹了口气。
“叹什么气?”赵雨荷问。
“乡下的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