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学的儒生,往火药这个深坑里带,一头扎进去,估计董贤良会懵很久,爬不出来。 </p>
但是,这大楚可不仅仅一个董贤良。 </p>
全天下,还有众多的读书人,整天抱着书,念叨“之乎者也~”,他要把这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儒生,统统带进这个大坑里去。 </p>
让他们脑子清醒一点。 </p>
... </p>
把《石头记》给完本了,又打发掉了董贤良这个搞事的。 </p>
楚天秀终于有心思,开始在书房里挥笔疾速,设计“春闱”了。 </p>
不错! </p>
春闱。 </p>
大楚皇朝,首届科举考试的第三轮“国试”,又名为“春闱”。就是春天,在房间里考试的意思。 </p>
“国试”,由他小昏侯为主考官,设计出整套制度。 </p>
并由丞相府、御史台一起协助执行,出钱出人出场地,负责监督,在金陵城举行“国试”考试。 </p>
而在“国试”之前。 </p>
还要先进行第一轮“县试”,每县从众多自举的读书人里面,选拔出前十名,为童生。 </p>
然后让这些童生们,前往郡府,参加第二轮“郡试”,选拔出前十名,为秀才。 </p>
然后,这大楚百郡选拔出来的上千名秀才,前往国都金陵城,参加“国试”,成为举人。 </p>
大概只能考中一二百名左右的举人。 </p>
最后,才是这些举人,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第四轮殿试。进行最后的排名,授予官吏职位。 </p>
“县、郡、国”这三轮考卷的内容,当然也需要他小昏侯,亲手设计。 </p>
县试、郡试的考卷如何密封,派军队运送往天下各县郡,制定出严格的规矩,以防考题泄露。 </p>
监考、批卷,这些都要有详尽的规定。 </p>
这是一套极为复杂,严密的选人制度。 </p>
楚天秀要最短时间内,数日之内,按照后世的各个朝代、甚至现代考试的记忆,设计出整套的严密科举方案来。 </p>
然后开始在整个大楚范围内,迅速推行这个制度,开始人才选拔。 </p>
皇帝项燕然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惜更换掉丞相府的主相,也要全力推动新政。 </p>
而且,给了他小昏侯极大的授权,定然是想要尽快看到科举考试的成果。 </p>
看看,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否优秀,能为皇帝所用。 </p>
皇帝不会有太多的耐心,等待几年之后才见到科举效果。 </p>
他当然不能磨磨蹭蹭。 </p>
越早越越好! </p>
最好,一个月之内开始“县试”。 </p>
... </p>
虞园,彻夜灯火通明。 </p>
楚天秀独自一人,在奋笔疾书,设计整套科举制度,还有“县、郡、国”三份考卷。 </p>
其他人信不过,任何人不允许进入书房。 </p>
只有李虞,还有狄儿、祖儿,在书房里帮忙打下手,帮他看是否有疏漏之处。 </p>
“夫君,一场县试才录取童生十个名额?这会不会太少了?” </p>
李虞有些担忧道。 </p>
光是一个平王府,便少说有上百个私塾学子。 </p>
“不少,一年十个,十年就上百个了。” </p>
楚天秀摇头。 </p>
在二千年前的古代,能看书识字的读书人在总人口的比例其实是非常非常少,都是富户、小地主、中大地主家的子弟,才能进私塾。 </p>
就目前这条件,农家子弟根本读不了书。 </p>
能通过三轮选拔,考上举人,那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几乎能直接当县令了。 </p>
三十岁童生,五十岁老秀才,白发苍苍魏巍颤颤的举人,那也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p>
金陵城情况特殊。 </p>
这帝都,聚集了天下门阀、王侯、迁徙过来富甲天下的豪门、官宦朝臣。 </p>
这才显得读书人极多。 </p>
但去到偏僻的县里,其实看不到多少读书人的。 </p>
十个童生的名额,基本上把一个县城里,最顶尖的一小撮读书人,都给网进来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