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原因也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无端猜测,做不得数。”
“在我心里,还是非常希望屈和泰能做到兵部侍郎的位置。”
“要是有了他的鼎力相助,兵部上下的运转就会更加顺畅许多。”
“而且,今日在宫门外发生的那件事,属下也是瞧在眼里。”
“至今都觉得心有余悸。”
“更是佩服屈和泰的勇气。”
“所以对于李相您来说,于情于理,也是应该推举一下他的。”
听到此,李秋点点头。
“屈和泰这个人,能够感觉的到,他对于当官和晋升,真的是颇为执着。”
“甚至是可以说,为了能得到一个类似的机会,他有些过于激进。”
“不过转过头想想。”
“像他这种全无根基,背景的官员,怕是一辈子也得不到几次这样的好机会。”
“他能不拼命去争取才怪。”
“而我所关注的,只要他能尽心的为朝廷做事,有那个能力去把兵部的事情做好,也就够了。”
“至于所谓出身和背景,都属于其次。”
在同郭福善聊完之后,李秋也就返回政事堂。
跟房玄龄也提了一嘴关于兵部人事空缺和任命之事。
毕竟房玄龄有经验,阅历,能帮着自己把把关。
同时吏部的事务,官员的选拔,也归左仆射这边主管。
若是有房玄龄的点头支持,那么屈和泰做侍郎和郭福善做尚书这件事,基本上也就定下来了。
不过,有些出乎李秋的意料。
在听到自己举荐屈和泰和郭福善两人时,房玄龄的眉头却是紧皱。
以李秋对房玄龄的了解。
他做出这样的一种表情,就是非常明显的不赞同。
“李秋啊,关于郭福善,无论是性格,还是资历,能力,都尚不足以担任尚书之职。”
“但你把他报上去也是可以。”
“毕竟现如今兵部缺人,也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人选。”
“而这个屈和泰。”
“除了能力方面,你对他的了解多吗?”
听到此,李秋自然是摇了摇头。
“李秋啊,朝廷方面任用官员,也远非你想象中的那么儿戏。”
“尤其是兵部,这里涉及到我大唐最为重要的军情机要。”
“任人,用人,更是要力求稳妥。”
“可这屈和泰,没有根基,没有背景。”
“并不在朝廷的重用范围之内。”
“在兵部,他能坐到郎中这个位置,已经是极限。”
“不过你若是想格外栽培与他,完全可以先把他调去工部、礼部去做侍郎。”
“这是完全可以的。”
听着房玄龄的话,李秋不由得轻叹一声。
“房大人,你所说的不错。”
“可是眼下这兵部正是缺人之时。”
“我哪能还往出调人呢?”
“至于朝中关于人事任命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太过死板了。”
“非得要什么根基,出身,背景,门第。”
“如此一来,绕老绕去,朝中的官员都是那些士族子弟来担任。”
“那些真正有才干,品行的官员,一丁点机会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