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司长据我第88师上次与日军作战的经验来看,将主要兵力集中于上海一带与日军决战实属不智,日方能充分发挥其海上、空中火力优势给予我军重创。”
“相反若是我军能在后方设置多条防线,呈梯次布局,层层阻击日军,这仗还不好说”作为经历松沪战役的将领俞及时常反思第88师在淞沪战役中的表现。
历史上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南京政府多数将领都建议常凯申将主力逐步撤往吴福国防线上抵抗,但常凯申那时心存幻想,将希望寄托于英美列强,当部队后撤一半时,又下令停止后撤,继续向上海日军进攻。
这一命令给当时淞沪战场上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常凯申寄予厚望的英美调停事后证明是失败的,部队在日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退至吴福国防线。
尽管准备不足,后撤的国军凭借吴福线仍然抵挡住日军8天7夜的进攻,日军各部在吴福国防线上被撞的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进攻受挫的日军利用水面机动部队从昆城湖绕过芜湖国防线,攻击吴福国防线身后,这才迫使防守吴福县的国军后撤,撤退时常熟等重镇仍然在国军手中。
对吴湖国防线张廷言上一世有所了解,心中早有大致计划,在张廷言设想中未来的淞沪会战中,中方应极力避免将过多兵力投放于上海,而是将兵力集中在吴福国防线上。
这就对吴福国防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能抵挡住日军飞机、重炮甚至舰炮的轰击,张廷言要把吴福国防线设计的比上一次还要坚固。
上一世吴福国防线存在不少问题,在设计中想利用江南河湖水网纵横阻击日军机械化部队。
但日军利用舟船组成机动部队绕过吴湖国防线突袭国军身后,令吴福国防线瓦解。
另外在修筑工事时工兵部队过于机械的按照图纸修建,没有考虑倒将掩体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少工事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老远都能望见,日军飞机、大炮轻易能找到目标。
不少碉堡在修筑时过于考虑设计将射击孔开的过大,容易造成碉堡内士兵伤亡。
当时吴福国防线修筑时间过于仓促,根本来不及修筑计划中坚固有纵深的阵地,只修成一条简单的临时性防线,并且阵地过长,缺乏材料,未能达到预期的坚固程度。
“俞师长言之有理,我们可在南京上海之间利用江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构筑工事层层抵挡日军,而后派出小股精锐部队绕后袭击日军。”
“这些小股精锐部队专门用来对付日军的指挥部、通讯设施、后勤部队和野战医院”张廷言的计划更加毒辣。
“好主意,攻守兼备,不能一味被动挨打”俞及时听后受到启发兴奋的说道。
淞沪战役期间中日双方军队距离过近,中方连绕后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拉开一定的距离,中方就有更多的施展空间,发挥部队人数的优势。
“张次长,您认为吴福国防线应如何构筑?”俞及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