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等一帮魅惑主上的小人,声言如此关头匆忙禅位必遭天下人耻笑,还望赵佶三思。
而高俅、刘光世等人则说,局势未必如此悲观。黄河天堑加上东京城防,燕军即便军临城下,也未就一败涂地。若坚持十天半个月,等到全国勤王之兵汇聚,燕军必然难以持久,届时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耿南仲、李邦彦、白时中都是赞成临阵换将的。燕军对赵佶怨气颇高,说不定换赵桓上台,还可以赵燕国再商量个缓兵之计。
赵佶一门心思要退位,所以无论李纲、陈东如何劝说,始终坚持这个意见不肯更改。
如此僵持也不是办法,李刚只得从赵桓身上试探。“陛下决意禅位,太子,耿太傅,若无异议,我等即刻准备。”
“不可!”“无妨!”赵桓心中岂会不知自家老爹打的什么主意。但是耿南仲这大半辈子就是为了从龙之臣,如今得偿夙愿,自然迎难而上。
李刚皱了皱眉,这事不能久拖不决,否则危害更大,便说“太子,你已长大成人,如今国有疑难,你身为赵家子孙,岂能退缩?!”
赵桓委屈的差点哭出声来,麻痹,我姓赵就要承担责任?那你怎么不问问我老爹姓啥?可是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子,他又不敢吭声。
李纲、白时中、甚至蔡京都意识到,趁着今天把事情办了会最省事省心。不约而同认为赵桓默认了,于是找来龙袍,皇冠,给赵桓一一置办好。
在和赵佶交接了大宝、兵符等权力象征,赵桓坐在龙椅上麻木的接受重臣三叩九拜的大礼参拜。
而他老子赵佶则一身轻松的退在一边,见证着新帝的登基。禅位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明君才有的德政!
接着是大赦天下,封赏百官,东京城按照礼法,是要大庆三天的。一道道手续、仪式、包括年号、名讳、山陵等诸项事务都要一一落实到人。
赵桓忽然觉得这个世界一点都不真实,敌人马上就要打到城门口了,可是这帮官员在干什么?
年号?仪式?名讳?山陵?就没有人关心一下战事!要知道西边的燕军都已经推进到西京了,到东京城不过就三两天功夫。
历史的轨迹还是让诸位大臣们替赵桓选择了“靖康”年号。
韩望后来得知这一情况,不由得摇了摇头。很多事情冥冥中或许早就注定了,也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随着赵桓的登基,赵佶带着蔡攸、梁师成、吴敏等心腹,准备离开东京南下江东。
一行人走水路船运,通过汴水到大运河顺流直下,进入长江后南渡到镇江、苏州、临安。赵佶心情不错,多年来一直想巡游江南的期盼,终于就要实现了。
可是,当他们通过扬州准备进入长江的时候,突然发现,入江口横着一艘庞大铁甲巨舰,比上次见到的韩望号还要大两个。
这是,燕国的远洋海军!
追风探出身子,笑嘻嘻的冲着下面的赵佶挥手致意,“陛下,还记得吗,我是追风啊?刚从东瀛返回,路过此地。您这行色匆匆的要去哪里?您是要渡江啊还是要漂洋过海?追风时刻为您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