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影,我反而对近年来本国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很少领略。我觉得中国的文学作品比二十多年前差了很多,那时,我订着《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对路遥的《人生》和陈忠实的《白鹿塬》也是一口气连读了两三遍。虽然近年来的文学作品也出了不少,可是,真正能让我感兴趣的却是少而又少。特别是中国电影绝大部分都是假大空,除过一些漂亮而呆板的脸蛋不停地晃来晃去,其实没啥让人感到浪漫和有趣的情节,即使有那么一些浪漫的情节,也是非常地虚假,编造的痕迹非常明显。中国电影只知道在场面上和背景上下功夫,故事情节却是一片苍白。而且也和电视剧一样,不是古装的就是打斗的,非常地单调和无聊。所以,我每周都要看看央视电影频道里的外国电影预告,有好看的就看,没好看就不看。但是,我发现那些外国电影中真还是有不少很好看的电影。
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是真正让我们感到美好和动心的事情却已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变老,我们不可能在现实之中获得那些属于年轻人才能获得的浪漫与动情。其实现在年轻人也很无聊,他们的那些浪漫更多地表现地花钱和消费方面,比如某男给某女献上999朵红玫瑰,或是某男给某女花大钱买了一个钻戒。而那种《伊豆的歌女》中的真纯与动情的浪漫让他们已经看不见,碰不到了。看不见和碰不到了,自然也就学不到了。所以,他们对爱情的表达和浪漫的方式只是单一地花钱和购物。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了一种机械的模式和冷漠的心态。这是缺乏浪漫情怀的典型表现。而一个缺乏浪漫情怀的人又怎能具有美丽的心灵?
就跟一个有钱的人并不就能成为贵族一样,他虽然能一掷千金,但他的心灵高度和行为方式还是跟土豪一样。这样的人即使开上一辆豪车,带着一个美女,去到最名胜的地方去旅行,也不会有任何浪漫的情调,反会让他显得更加地俗不可耐。因为他总以为浪漫就是用金钱和派头营造出来的。
物质的丰富和心灵的懒惰是我们现代人的特征和悲哀。有人说只要物质条件成熟了,精神文明就上去了。这是一个非常有害的伪命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却远远不如五六十年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和生活的提高则需要更加高级的精神文明与心灵美感与之相匹配和相适应。否则,我们只会变得更加贫穷。
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非常简单和有限的。无非是一日三餐,而且这三餐又要尽可能地清淡。而我们的心灵却是无比地高贵。它需要我们要用最珍贵最美好最浪漫最感人的养料去充实它和满足它。一丝的美感可以让它感到一腔的感动。一丝的浪漫可以让它感到一片的美好。把这些浪漫与美感一丝丝地积累起来,充满在我们的心间,那会让我们的心灵是怎样的感觉?
精神的高贵与心灵的美感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无比美好。美好的情怀会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会让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去创造和营造那种美好的时空与情景。在这种美好的时空与情景中生活着,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春风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浪漫;“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也是浪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浪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是浪漫。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浪漫,“花好月圆,流云缠绵”也是浪漫。
女人穿着花裙招摇过市是浪漫;男儿横戈铁马征战沙场也是浪漫。
浪漫不只是男女钟情和相互吸引,她是一种激情,一种心情,一种诗意,一种感觉,一种宽广博大和充满幻想的情怀。如流星划过夜空,如昙花惊魂一现。将暂短的绚丽与灿烂映照在人们的心中,镶嵌在人们的记忆中。
浪漫不但让人心灵美丽,感觉美好,还可以让人摆脱心灵的孤独、封闭和贫瘠,变得赏心悦目,温馨无比。
中国曾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国家,诗歌、文学一直是国人的心灵家园。但是现代的中国人却很少有人懂得浪漫。多数人在工作、吃饭、睡觉之间周而复始,很少有旅行、吟诗、赏月等浪漫的创意,人们宁愿玩电脑,看手机,也不愿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多看几部经典的书箱和电影。正如清朝诗人张灿所说,“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确比琴棋书画诗酒花现实而实在,可是,如果一个人整天把时间都花费在这些现实而实在的事务上,那么,他的人生该是多么地枯燥和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