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她是女儿,在继父面前,她觉得自己是罪人。
能把这三个形象的内心活动都表现出来,说明这个演员的可塑性很强。
林晓玲在电影学院有一定的名气,不过和那些大导演没办法相比,更何况电影学院每年都会有风云人物出现。
阔别一年,那些新生或许都不知道林晓玲是谁。
《回家》的放映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来看这部片子的学生大多是冲着徐晶蕾来的。
影片片长九十分钟,是标准的三段式结构。
前三十分钟讲述了1980年的往事,中间三十分钟讲了女警察送女犯人回家的过程,最后三十分钟发生在回家之后。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头的起因,中间的铺垫,和后来的高潮。
事实上,这部片子一直都很沉闷和平淡,没什么高潮,就算是结尾感情激化的时候也很平淡,淡淡的几句话就交代了过去。
虽然沉闷,但这部片子的细节非常饱满,没有太过刻意的安排或者矫揉造作的场景。
一切显得那么的真实,就像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
有些学生忍受不了前三十分钟的生活琐事。
在这个重组的家庭里,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做父母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各自的孩子,也有对彼此的不满和对生活的厌倦。
极为生活化的展现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状态。
如果能熬过前面的三十分钟,接下来的三十分钟是一趟漫长的回家之路。
在寒冷的冬天,女警察带着犯人在京城的街道上不停的行走,通过帮助犯人解决一件件的小事,化解了犯人心中的惶恐和困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这么拍会让观众看的很累,观众更想看到犯人回家后的冲突,而不是在路上的过程。
熬过一个小时,女犯人终于到家了,开门的是她的继父。
看到女犯人的一瞬间,继父愣住了,不过还是让女犯人进了屋。
就在观众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情感爆发的大戏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下面的剧情依旧很平淡,没有扑到母亲怀里痛哭,没有太多感情的交流。
而是克制和隐忍。
母亲想要关心女儿,又顾忌着继父的心理,女儿在监狱里多年,早已不善于表达感情。
她们彼此关心着对方,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是用最普通和简单的言语对答着。
如果是那种煽情的影片,这段场景正是催泪的时候,让观众把一直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
但林晓玲只是用这种冷静客观的方式记录下这个家庭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高潮迭起。
好在最后继父和女犯人达成了和解,这个家庭能够继续下去,观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看完之后,观众普遍心情沉重,没有从看电影中得到愉悦感,反而有种直面现实惨淡人生的压抑,为这个家庭以后的生活担心。
电影学院的学生就是这种感觉,一直都揪着心,最后也放不下来。
这就是文艺片和娱乐片的区别,娱乐片让观众轻松愉悦,文艺片给观众的是沉重和思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