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刚对于这个结果颇为郁闷。
他目前拿得出手的电影就是《一声叹息》了,可惜还是没有被人看上。
说实话,国内的电影导演对于国际影坛极为热衷,特别是那些大导演。
他们先在欧洲影坛不断的征战,获得荣誉后就开始长达数年的冲奥之旅,美国奥斯卡是国内大导演的终极目标。
虽然嘴上说着不在意,但每年总局推荐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竞争都极其激烈。
因为一年只能推荐一部电影,那是属于大导演的战场。
冯晓刚同样有这样的想法,想着自己的电影能在国际影坛上风光一把。
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一样。
以前拍电视剧那会,他可能觉得能拍电影就满足了,现在拍了三部贺岁片,票房有了,他自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怎么转型,怎么走向国际影坛,就这个问题他询问了资深电影人芭芭拉。
芭芭拉认为冯晓刚应该继续走商业片的道路,《一声叹息》有点不伦不类,介于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两边不讨好。
虽说影片在内地的票房不错,不过那更多是由于冯晓刚和张国粒的号召力。
如果让一位不知名的导演来拍,会不会赔本还说不准。
有的导演擅长文艺片,有的导演擅长商业片,有的导演两者兼备,只是那样的导演不多。
导演在起步阶段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等你在一个领域达到顶峰的时候,才有资本尝试新的东西,否则很容易失败。
在好莱坞,即便是大导演,失败的次数多了,同样会被主流的电影圈子踢出局。
她鼓励冯晓刚继续拍商业片,但不是那种京味喜剧,而是要走国际化路线。
“该怎么走国际化路线呢?”冯晓刚请教道,“我可以把片子里的京味淡化,也可以把拍摄地点放到国外去,可它本质上还是一个东方的故事,我现在弄不明白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东西方的观众都接受。”
这是冯晓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京味喜剧让他获得了成功,《一声叹息》是一次转型的尝试,但这次转型毁誉参半。
冯晓刚显然不能继续拍这类影片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观众恐怕不会再买账。
他很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儿,所以有了回归贺岁片的打算。
可就算是拍贺岁片,也不能是以往的京味喜剧,要有创新才行,不然就是吃老本。
作为一位有追求的导演,冯晓刚当然不想吃老本,他还想着冲向国际影坛呢。
创作需要时间上的积累,这是冯晓刚要休息一年的原因之一,他要好好琢磨这个事儿。
在这个问题上,林子轩能给他的帮助不多。
或许能从侧面提醒一下,但不能直接告诉冯晓刚该怎么做,别人告诉你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琢磨出来的深刻。
更何况,林子轩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他毕竟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导演的思维考虑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