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抬手叫来一名侍从,让他去取两套干净的内衫。
他们身上的衣衫已经在风雨中湿透,洗个热水澡再更衣才是最妥当的选择。
但眼下的郡守府有没有能生火的地方都是两说,严衡也不好只为了让他和吴名沐浴更衣,就把外面那些幕僚撵出去淋雨。
严衡叹了口气,转回头,却发现吴名已经脱下湿透的衣衫,披着一件外袍,在矮榻边的案几上奋笔疾书。
吴名是在计算台风的速度和路径,但他写出的符号和公式在严衡看来就是鬼画符。
即便如此,严衡也没敢打扰吴名,把送衣服过来的侍从拦在了屏风的另一边,自己换了衣服,然后便守在吴名身边。
半个多时辰后,吴名才撂下笔,大大地松了口气,“还好。”
“什么还好?”严衡疑惑地问道。
“台风。”吴名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划,“回来之前,有没有注意到天上的云?那就是台风的前兆……哦,对了,台风就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风,可以把屋子掀翻,把人卷跑。单就伤害来说,比地震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地震还有逃跑的可能,换成台风……跑都没地方跑,也根本跑不过。”
“那你说的还好是指……”
“它并不是往这边吹的,转到山东那一带的时候就该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对辽西和辽东的影响不大。”吴名解释道,“对了,山东就是琅琊。”
“那琅琊又会怎样?”严衡问道。
吴名沉默了几秒,抬手又抽出一张白纸,将渤海湾和东海一带的地图简单勾画出来,然后才开口道:“海啸加飓风,靠南的三分之一大概不会有活人了。”
严衡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即便汗毛倒立,“若是琅琊都会有三分之一受损,那琅琊南边的郡县……”
“或许会直接从地图上消失。”吴名直言道。
严衡张了张嘴,终是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这场雨一直下了三天,老天爷才终于肯露脸放晴。
受暴雨的影响,救灾事宜进展的并不顺利,放出去的信鸽也没能在预定的时间返回,襄平和周遭顿时陷入了失联的状态当中。
吴名本想自己出去跑一趟,看看情况,让严衡安心,但严衡却觉得这种天气出门太过冒险,不肯放他离开。
吴名对那些不相干人的死活本就不太上心,被严衡一拦,便也没再坚持。
好在,天晴后不久,放出去的信鸽便一只接一只地飞了回来,带回的消息也不比严衡预料的更糟。
死伤是不可避免的。
受暴雨影响,一些并未当场死亡的遇难者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援,一些伤患也因为潮湿的天气而导致伤口感染,这使得伤亡数字进一步加大。
相比之下,乡下的情况反倒比城镇要好。
因郡守府之前的宣传,乡下的百姓大多还住在简易的窝棚里,除了一些运气极其不好的,大多数人都安然无恙或者只受了轻伤。而城中的百姓,尤其是士族富户,那时多都在房子里吃晚餐或者干活。有些人还没在第一次地震后及时离开房屋,第二次地震一来,顿时逃无可逃。
对此,严衡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见严衡的情绪愈发低落,吴名倒是劝了一句。
“往好处想吧,凡事总是有一弊就有一利,活着的人越少,每个人能够分到的粮食就越多,你也不用再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一听这话,严衡不由失笑。
虽然这笑完全就是苦笑,但也正如吴名所说,事情已经糟糕到这种地步了,也只能往好处想,把活下来的人先照顾妥当。
因震前的准备还算充分,天晴后不久,襄平城内外就进入到有条不紊的震后恢复当中。
如今的安置点已经变成了两处。一处依旧是城内郭家旧址,另一处则在襄平城外。郭家这边只收留无家可归的老弱病残,仍然能够组成家庭的灾民都被送往城外,在城外的安置点里自行搭建简易的窝棚暂住。
严衡没让城外的灾民闲着。
所有人都必须干活才能换取粮食和住所。男的要去城内清理废墟,搬运尸体,女的也要缝补洗涮,在安置点内做事。所有干活的人都由郡守府提供吃食,而且是每日两餐,而他们的家人也可以得到每日一餐的最低补给。
但也只有家中至少有一个劳力在为郡守府干活的人家,家中的其他人才能获得每日一餐的最低补给。若是连一个劳力都提供不了,这家人就会被驱逐出安置点,自生自灭。
受穿越人士们的影响,严衡对安置点的规划和卫生状况特别在意,定下安置点后首先修建的就是茅房,每个窝棚也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搭建,窝棚内外必须保持整洁安静,居住在里面的人不能随地大小便,乱泼脏水。
严衡接管辽东后不久就在几座大城镇内推行过这项政策,城中的灾民对此倒也适应。而且打扫卫生也算一项工作,女人、老人和小孩都能胜任,一些失了壮劳力的家庭便是靠此才在安置点内落户。
地震后的第五天,也就是天放晴后的第二天,乌冬回来了,还带回了商鬼和两个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