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在青松书院过得怎么样?”张月儿站在路口处看到他们的身影连忙小跑过去。
如今三年已过去,三个哥哥长高长壮了,眉眼也长开了,他们的身上都穿着书院统一发放的学子服饰,本就长得俊秀称得更加玉树临风,风度翩翩。
“别这么急,月儿,跟你大姐在家还好吧?”
“三哥,你看我这不都好好的吗?这回你们沐休几天?”
“我和二哥有五天,大哥只有三天,紧着来够咱们家忙活地里的收成了。走,咱们回去!”
一眼望过去,前面的那些荒地这几年都开垦了出来种粮食,此时正值上半年的收获季节,他们家这一片种的都是粮食,长势喜人,比好地种出来的还要好
说起地里的活,可没把他们几个忙晕。第一年的时候,他们兄妹进山弄了不少的枯枝烂叶沤肥,也搬了不少的淤泥,为的就是养地。下种的第一回,她就让家里开了几块试验地,按着农书,也按着大爷爷和满子爷的说教,再有她记忆里在乡下呆过了的那一段所见一块又一块的试种。
可惜地不好天也不好,他们也不是种地的好手,收成也就不好了,虽然大爷爷和满子爷都说收成不错,但那么多的努力与她心目中的高粮产相比,那是差太远了。
之后的两年他们都按着试验地一次次的试种,到了今年才有了现在的样子,也算没有白费苦心。如今他们家的地就算再不好养了三年多怎么也养肥了。
再往祁水河的那一边看过去,那里围了一大圈的栅栏,栅栏上爬满了灌木和刺条,里面围养了上百只鸡,都是他们家养的。
他们家是第二年才开始养鸡的,起初最多养上六十多只,喂的是蚯蚓拌野菜和粮食,养出来的鸡下的大多是双黄蛋,价钱比普通的鸡蛋多双倍。鸡蛋可以换钱,鸡也可以卖银子。而他们家今年养的最多,不差粮食也因为养鸡的经验丰富了,还不差销处,总之三个字—“不愁卖”。
不远处用土砖搭了两间屋子,晚上会有人留夜守着,是那一年在他们家外边一直死赖着不走的难民,最后留下的有三个,大哥给改了名字,分别是子渊、牧林、良生。
当初子渊是带头的,闹灾的时候他带着一群难民在石墙外面,听说大哥故意射偏了一箭让他留了条命,他就记上了,不但记上了,还惦记上她家大哥的身手,这才打听了过来死赖着不走。
本来是有六个的,是后面她让大哥使了狠招,把他们绑在外边吊了大半夜,另外的三个吓跑了,这几个就留下来了。
屋子的外边还养了三头又高又壮的狼,是从山里的狼窝里抱出来的,也是他们三个亲自养大的,有他们和三头狼看着,没人敢打那些鸡的主意。
除了第一年的收成最差,后面的两年都好了很多,也都卖上了好价。庄里看他们家的荒地里种出了高粮产,还养出有双黄蛋的鸡,眼红的可不少。他们家也不小气,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把方法告诉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