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约买来各大报纸,翻开娱乐版一看影评,登时笑了。应该是二月的影院实在没有竞争力,竟然每份报纸都做出了对奥罗拉之死的评论。且不论是说好还是说坏,只要评论,就有关注。只要不要让反对的声音一面倒,李约就很欢迎。
人,天生就是有趋众性的生物。开始,如果评论的人少了,一般就越会越发地冷清。如果开始有人站出来说好,就会有无数人跟风,然后再有无数人反对跟风,最终的结果就是关注度象龙卷风一样飙上去。
现在,这样很不错。
先是中立的态度:
“编剧和导演只有十九岁,摄影只有十五岁,主角配音只有十七岁,你相信吗?这竟然是一部未成年人独立完成的电影!效果完全不输同期任何影片!”
“圣丹斯电影节载誉归来,大出意料的‘独立’电影。”
“开始,我以为我在看喜剧,后来,我以为我在看战争片,最后,我才发现,竟然是部悲剧!”
“虽然是合家欢电影,但此片大反其道,真正面对的观众恐怕不是从前的妇女儿童,而是大小男人们。”
赞美的:
“能把你的目光在整整120分钟内紧紧钉在屏幕上的电影。”
“对于十九岁少女的导演处女作来说,奥罗拉之死让人惊艳。”
“犀利的视角,天真与战争的对抗。”
“纯真嬉闹的基调下,是冷戾的诗意。让人无法移开目光的冷酷竟然是发生在一部木偶片里,真是今年最大的奇迹。”
“太真实了,把咒语告诉我,也许我也可以学会魔法。”看到这篇评论,李约直接怀疑,这位八成真的有魔法天赋呢。
“把反战意识表现得如此轻松又深入人心,乔安娜李称得上天才少女。”这个评论让李约最是无语,她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表达了反战意识了。虽然她确实不喜欢战争,但她在写这部剧时,真的没想到这个。不过,今年是伊拉克战争第一年,竞选中反战都是被反复提到的话题。自己这部战争场面丰富过头的电影,被强逼着进入反战题材,也算是合情合理。
而且,提到反战意识的影评还不只这一家,大约有三四家都提到反战,直接把影评掰成了政治评论。这让李约也很无奈。
负面评论肯定不会少,但和正面评论来说,一只手掌都数得过来:
“浅薄做作的内容,全靠视觉效果撑场。看来圣丹斯给摄影颁奖是对的,因为除了摄影之外乏善可呈。”
“把黑暗的基调放在合家观看的木偶片里,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技术生硬,方法没有变化,确实是未成年少男少女的水平。”
奥罗拉之死公映后,三分之二的媒体对它赞赏有加,评分达到85。六分之一表现得很中立,似乎是对李约的年纪和肤色表现得有些怯步。余下六分之一就表现得很**裸地反对了。
平均下来,评论已经相当地不低了。福克斯和李约都很满意。
观众评分之中,烂番茄网站的鲜度达到了68,可见也是称赞声占据上风的。idb的评分系统中,超过三万名观众投票之后,评分一时居然达到了八点二。这还只是第一天而已,照着惯例,审美疲劳后,评分会有所下降。
但这样的口碑也足够让福克斯探照灯高兴了。动画片的票房初暴很大,但要长线放映,就要靠口碑了。现在这样的发展架式,福克斯就等着收钱吧。
首周末票房突破了一千三百万,单馆票房达到近八千,这对于淡季市场的电影来说,实在是个炸弹似的成绩。要不是忙于报道金球奥斯卡,媒体非炸开锅不可。
这个成绩喜得福克斯探照灯直接把院线加到了2600家,这个举动,让首周票房突破了五千万!直接登上了票房排行榜首的位置。虽然这只是因为没有强势对手的原因,但也足够让福克斯探照灯惊喜了。当初的六百万花得真值!
这个成绩与史瑞克和哈利波特之类的票房大鳄相比,不堪一提,别人的首日票房就直接压倒你的首周。但对于李约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最少,顶着赚大钱的导演的名声,以后找发行,就不会再那么艰难了。
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史瑞克还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成本都是过亿的,而李约虽然报的成本有二百八十万,其实不过八十万。这还是因为好莱坞有规定,成本超过三百万的电影,演员必须是演员公会的成员。而西尔维娅当时可只是一个简单的中学生,所以,李约本来想报个**百万的想法只好落空,报了个二百八十万。
就算这样,和票房对比一比,看这其中的价差,就知道谁更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