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贾诩对讨贼联盟成立后的局势判断得很准确,可以说是丝毫不差。
就在讨贼联盟签订契约的同时,荆州刘表举兵八万攻打淮南袁术,致使刚刚坐上龙椅不到两个月的袁术仓促应战。
而在此之前,得知袁术称帝的消息后,江东孙策第一时间通告天下,正式脱离袁术麾下,毫不犹豫地与袁术撇清关系。此外,孙策在江东四郡之内大肆捕杀袁术的亲信部将和文官,手段果断而凶残,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拥兵自立,割据江东。
当江南大地烽烟弥漫之际,冀州袁绍与幽州公孙瓒之间的厮杀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也就是说,淮南袁术称帝时,袁绍就已经从刘协暴毙的阴影中走出来。随即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加快了进攻幽州的步伐,企图趁着各镇诸侯组成讨伐联盟之前,一鼓作气除掉公孙瓒,夺取幽州。
可惜的是,冀州将士自从得知天子暴毙和天子是被自家主公袁绍鸩杀的消息后,人心涣散,士气萎靡不振,战斗力急剧下降,大不如前。如此一来,冀州军攻打幽州的进度便可想而知;原本可以一鼓而下的城池,却打得极其吃力,连续攻城多日,依然是久攻不下。
与之相反,本来打定主意据城死守的公孙瓒一扫萎靡之势,雄心大振。他一面派遣田楷率兵抵御阎柔叛军的袭扰,稳固后方;一面亲自率领大军抵挡冀州军的进攻。并披甲登上城头,亲自上阵厮杀,指挥大军守城。随着一次次成功打退冀州军的强攻。公孙瓒麾下的幽州军士气大振,斗志高昂,厮杀之中愈发勇猛,硬生生扼杀了冀州军强劲的进攻势头,使得两军再次陷入僵持对峙之状。
正当冀幽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辽东公孙度派遣长子公孙康率领两万步骑驰援公孙瓒,遂与阎柔叛军厮杀到一起。大大减轻了公孙瓒的后方防守压力,让他可以调集更多兵马前来与冀州军对峙厮杀。
与此同时,兖州曹操向袁绍下战书。正式宣战。在战书传到袁绍手里的同时,曹操率领七万大军杀进青州,旬日之间连续攻城拔寨,势不可挡。坐镇青州的袁谭被曹军打得措手不及。遂迅速调集兵马。于平原城与曹操大军展开激战。
至此,讨贼联盟刚刚成立,各镇诸侯便迫不及待的领兵出征,出其不意,第一时间发起攻击。短短半个月内,联盟中五路诸侯相继出兵,在河北与淮南两个战场上围剿二袁,出师告捷。打得有声有色。与此同时,凡是与西凉李利相邻的诸侯都在边境上屯集重兵。时刻提防西凉军偷袭自己的地盘。
由此一来,天下十镇诸侯已有七路诸侯卷入这场讨逆之战,而处于战火中心的便是冀州袁绍和淮南袁术。余下三镇诸侯还在作壁上观。
益州刘璋自是不必多说,蜀道既能挡住别人,也能挡住他自己,别人进不去,他也出不来。眼见中原各镇诸侯打得热火朝天,刘璋只能坐在成都望而兴叹,纵然有心掺合一脚,却被蜀道所阻,徒呼奈何?
徐州吕布,之前得到袁术一些好处便主动上表归附,如今眼睁睁看着二袁沦为众矢之的,岌岌可危,他则是倍感煎熬,后悔不已。若是早知道西凉李利会联合各镇诸侯讨伐二袁,他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归附袁术,如今袁术被两路诸侯围攻,危如累卵,他如坐针毡,心急如焚。一旦袁术败亡,各镇诸侯会不会兴师问罪,继而挥师攻打徐州?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吕布脑海里,他不惧荆州刘表,也不怕江东孙策,唯独对西凉李利忌惮不已,甚是惧怕。
奈何眼下局势不明,吕布患得患失之余,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自己如何自处,应该靠向哪一边。
最后一位作壁上观的诸侯便是身为盟主的西凉李利。令人惊奇的是,他这位盟主不出一兵一卒,却没有诸侯站出来指责或催促他出兵,反而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毋庸置疑,眼下李利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一旦调集兵马便立即引起各镇诸侯的高度重视,与之相邻的诸侯还会甚为恐慌。为此,各镇诸侯一致推举他为诸侯盟主,既然高居盟主之位就应该具备高风亮节,至少是高姿态,像背弃盟友、出兵偷袭、窃取联盟胜利果实之类的心思便可以趁早收起来,以免贻笑大方,令世人不齿。
正因如此,当天下各州烽烟四起之际,李利却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坐在洛阳郡守府悠闲品茶,麾下数十万大军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这次他这个渔翁并不是他自己刻意为之,而是被各镇诸侯硬生生推上去的。真是咄咄怪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