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实力恢复如初,还额外得到大批粮草辎重,让他有能力迅速反攻吕布,重新夺回兖州。
时隔三年,曹操再一次大胆决策,孤注一掷谋取青州,这是他第三次豪赌。这并不说他喜欢冒险,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没有孤注一掷的豪气,他便无法获得扩张地盘、壮大实力的机会。
天下局势发展到今天,汉室倾覆、刘协猝死,自此皇统断绝,此后便是各镇诸侯的天下。而他曹操置身于冀州袁绍和西凉李利两大诸侯霸主之间,无论两位霸主谁想称霸中原,都必将对他下手,而他所面对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臣服要么灭亡,除此别无选择。
除此之外,兖州周边的州郡也极其有限,而且处境堪忧。北面是冀州袁绍,西边是西凉李利。南面是徐州吕布和袁术所占据的豫州,东边是袁绍治下的青州。原本曹操打算攻打徐州、铲除吕布,而后图谋豫州。占据淮南,由此便可与西凉李利分庭抗礼,拥有正面对抗西凉军的实力。可是这个长远战略面临很大风险,直接对他威胁的诸侯便是冀州袁绍和占据中原腹地司隶的西凉李利,只要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掺合进去,他的战略意图便宣告失败,还将面临灭顶之灾。
正是基于这种顾虑。曹操夺回兖州之后迟迟不敢轻动,犹豫不决,始终不敢轻易迈出扩张的步伐。
随着李利发出讨贼檄文、号令各镇诸侯讨伐二袁。曹操当即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此之前,他率兵南下征讨徐州面临很大危险,但北上冀州或攻打青州的危险就小多了。因为这是他搬掉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的绝好机会。只要打败冀州袁绍,他便消除了后顾之忧。将身后的大山扳倒。他才能壮大自身实力,从而拥有与西凉李利对抗的实力。否则,他一直被两大诸侯夹在中间,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早晚都将灭亡。只有扳倒一位诸侯,他才有生存空间,才有机会发展壮大,继而与另一位诸侯一较高下。
所以曹操深思熟虑之后孤注一掷。奋力一搏,倾尽全力攻打青州。试图从袁绍手里夺取一州之地。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憧憬着一口吞下袁绍的势力;倘能如此,那他便有与李利正面对抗的实力。别看李利眼下实力强大,若是让他曹操完全占据了青州、冀州和兖州三州之地,那么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讨袁之战至今已有数月之久,曹操起初还担心李利有可能背弃盟约,出兵偷袭兖州,但现在他渐渐放心了。现如今,李利屯兵司隶,张辽率领二十万大军经并州东进,协助幽州公孙瓒攻打冀州。如此一来,李利手中可用之兵便不多了。尽管李利拥兵五十万之众,可他还有四州之地需要屯兵驻守,调动二十万大军东征之后,李利麾下兵马便捉襟见肘了,再无可用之兵。由此曹操也就安全了,可以放开手脚攻打青州,力争年底拿下青州全境,而后再行图谋冀州。
此外,曹操之所以有信心年底拿下青州,是因为坐镇冀州的袁绍如今正被屯兵河内的周瑜大军牵制着,令他无暇它顾。这就给曹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猛攻青州,打得袁谭一败再败,连续丢城失地。
青州战事告急,岌岌可危,让坐镇冀州的袁绍无法淡定,有心出兵驰援袁谭,却又担心屯兵河内的西凉军突然袭击。对于袁绍而言,河内郡确实是个要命的地方。当初他千方百计的拉拢河内张扬,其目的便是为了占据黄河天堑,藉此抵御西凉军。却不料司隶大战中他一败涂地,不但没有打败李利,反而还把河内郡给丢了。以至于,眼下周瑜大军屯兵河内,虽是按兵不动,却仍然迫使袁绍调集重兵与其对峙相持,时刻提防着西凉军发起攻击。
西凉军不得不防,但袁绍也不能坐视青州沦陷,落入曹操手里。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许攸向他献上驱虎吞狼之计,即便不能挽回青州败局,也能尽快夺取幽州。随后郭图又献一计,联合淮南袁术,谋划荆州内乱,迫使刘表撤兵,从而达到分裂讨袁联盟的目的。
值此生死存亡之时,袁绍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允二人之谋,遂派人付诸实施。
寒冬腊月,十余名袁绍使者携带重金前往乌桓各大部落,面见部落首领。袁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代行诏令,赐予乌桓首领蹋顿、难楼、苏仆延和乌延等首领单于称号及印绶,并许以重金,各部首领欣然接受
另一路袁绍使者也乔装打扮后进入并州,再经司隶进入荆州由此,一场针对讨袁联盟的阴谋悄然展开。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