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家庭和学校包围的象牙塔里,根本不知道社会会如此复杂,只要不犯法,好坏善恶根本就没标准,每个人都有私心,这种无序的私心,往往轻而易举地毁掉一种行业。
那么,橡树文学社也算是其中一个帮凶了?
杨子建见她黛眉紧蹙,有点钻牛角尖,立即劝解笑道:“喂,你也别担这份闲心了,咱们是学生,《三国演义》不是说过,天下大势永分必合久合必分,这是由一个个意愿形成的大势,我们决定不了。反正林逸不是想报道吗,到时派两个‘小通讯员’,跟林逸回家采访一下,拿回资料就行了。”
要是到了九五、九六年,无数下岗工人彷徨无依的时候,社会治安大乱,那场景才叫恐怖,不过,那时自己和汪滟已经在鹭岛上大学了吧!
两人边吃饭边聊天,南风咖啡屋里回荡着一支悠扬的贝多芬《月光曲》。
吃完饭时,已经一点多了,杨子建又蹬上自行车,后面载着汪滟,两人迎着下午的炙热的阳光,从城北新区赶回城西的南剑一中。
不过,汪滟内心莫名地怀着一丝哀愁无助,想想人世无常,农村伯伯刚刚欢天喜地丰收庆贺,转眼就要因为到处丰产而血本无归,欲哭无泪,身徒四壁,就像杨子建的家庭一样。
然后她在想,杨子建为什么会写文章老是这么忧伤呢,那是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对农民生计的艰辛非常了解,同时他家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连生日都没邀请杨子建到家里做客,这不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吗?
她突然猛地用额头顶了杨子建的背部。
“怎么啦?”杨子建吃痛,侧头问道。
汪滟将俏脸贴在杨子建结实的后背,闻着满是洗衣肥皂味和汗水味的校衣,大声喊道:“对不起,林逸的报道,我们还是不接了吧!”
杨子建听了一惊,车头乱摆,差点撞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上。
他刹车,把自行车停在树边,脚踏在人行道上,转头对汪滟道:“是我该说对不起,不该提起那些事。其实芦柑、水蜜桃的危机要解决并不太难,就是扩展销路,把水果卖远一点,只是受限我们闽省道路交通不方便,物流成本太高,只能走铁路,再卖到沿海或者内陆省份,只要销路一打开,农民伯伯收入就能提升了,不过,这需要市政府部门去做推销员了。”
汪滟眼睛一亮道:“那我们可以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报道,向政府建言,这不是更有意义吗?”
杨子建心想事情哪有那么简直,不过仍顺着她的话宽慰道:“你说得很对。青年报的楚女编辑,向来喜欢大胆尖锐的报道,到时直接投给她就行了,而且她爸爸是副市长,虽然分管的是工业,却是常委,说话一言九鼎。”
汪滟心结解开了,顿时意气纷发,拍打着车座,大声娇喝道:“驾驾,快跑!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