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2章 韩国经济分析(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旦破产势必牵连广泛,动摇国本。再加上财阀和政府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韩国政府为了稳定人心,拼命掩盖真相,能拖就拖。韩国大选恰在1997年年底,执政的新韩国党为了赢得选票不得不粉饰太平。他们竭力***各种不利的消息,采用各种方式来歌功颂德。

    韩国的银行历来跟在政府背后,亦步亦趋。假若承认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旦追究起来恐怕难脱其咎,因此,金融界也坚决否认危机已经迫在眉睫。韩国财阀巨头们无不背着一屁股的债,他们希望能够有机会再赌一把。如果让外国金融集团晓得了真相,一旦抽走资金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发出的警报没有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充分重视。

    高债务率与银行不良贷款。最有说服力的危机预警信号是韩国的债务比率和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尽管韩国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相当优秀,但高额外债和不良贷款率使得韩国的金融体制变得非常脆弱。如表3所示,韩国的总债务持续上升,外债与gdp的比例在1996年上升到31%,到1997年上升为33.2%。不过,和世界上那些高债务的国家来比较,韩国的外债虽然很高,但是似乎也还没有达到引发危机的水平。

    外债,想到这里,张子剑不得不停下,为何不从外债上着手。在韩国经济苏醒时,国内有不少领导人对韩国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前世的时候,国内好多韩国企业,两方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合作。要是回去在搜集一些资料,说不定能让资金紧张的国内拿出一部分钱,投资韩国国债,又是一个沽空韩元的机会,或者移祸江东,把韩国经济搞的天翻地覆,让索大爷把精力集中在韩国,避免香港的重大损失?

    不过这需要先策划好,或者在索大爷搅乱亚洲市场的时候的,张子剑着重的搞乱韩国***的市场,这样做一个双边弥补,就想是锁仓一样。反正张子剑是玩沽空,下跌的越厉害,越是挣钱。

    又在本子上重点的标识出来,好好的研究这个方案?接下继续想为何引起那么大的外债来,关键问题在于短期外债的比例太高。90年代以来,短期债务占所有外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在1996年韩国的外汇储备为332亿美元,短期外债930亿美元。短期外债是外汇储备的2.8倍。在严格的外汇管制之下,由于外汇储备严重不足,韩国政府无法保证用硬通货来偿还到期贷款。

    如果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银行债务过高的问题,韩国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干预来推迟或调整还债高峰。但是,一旦短期外债超过了外汇储备,就等于是把国家的金融安全交到外国银行手里。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同意给予新的贷款,那么,借新债,还旧债,日子还能混下去。如果外国金融机构不同意发放新的信贷,甚至催逼还债,资金外逃,立刻就会出现金融危机。

    毫无疑问,金融和产业部门中短期资产与债务比例失调是导致韩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金融危机之前各国金融机构都非常乐于向韩国的财阀放贷,为什么突然之间,他们都改变了立场,非但不再放贷,反而争先恐后纷纷出逃?有人说,这就是帝国主义的阴谋。可是,提出这一指责的人却根本无法证明,世界上这么多的金融机构是如何才能取得协调,并且一致行动的?

    可事实上,除了对金融风险的研判之外,没有任何机制可以让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采取一致行动。判断韩国可能遭遇金融风险的根据,除了高债务之外还有银行的还债能力。如果韩国的银行的不良贷款很高,就有可能无力按期偿还债务。按照韩国官方给出的数据,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并不高。在1996年只有4.1%。到了金融危机前的1997年也只不过6%。

    这种数据和其他亚洲国家,例如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尼一样,韩国的许多官方的金融统计数据缺乏可信度。在韩国金融风暴以后才弄清楚,官方的不良贷款率是根据各银行提供的分类资产进行计算的。许多银行为了掩盖问题,不仅故意混淆资产分类的定义,而且在数据搜集上作了手脚。如果通过法人企业平衡表进行计算,那么潜在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高得多。hahm和mishikin在统计了超过6000家企业数据后利用“利率涵盖率”计算出来不良贷款率。

    在金融危机之前,韩国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了20%。韩国银行的资产结构差劲到了这般程度,实际上已成为一颗大地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踩响。外国银行看出这一点,难怪会如此绝情,唯恐避之不及。

    张子剑嘿嘿的笑笑起来,他想到了一个大坑,这事一个循环的坑,用国家贷款,他在用地方向银行贷款,想办法弄成坏账或者私下收购一家韩国企业,到时候不断的向银行贷款,这家企业还要半死不活的,等到快破产的时候,向银行贷款,不给贷,好办啊!先前贷款换不了,只能像韩国央行似的,新债还旧债。不过韩国政府很不地道,或许为了支持韩国的银行继续让他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的行为。为了文过饰非,各家银行都尽量少报坏帐。采取各种手法来欺上瞒下银行的不良贷款数目要比他们报告的数字高3~4倍。直到接近2000年还没有弄清楚在金融系统中究竟有多少不良贷款。在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外国金融机构很快就察觉了韩国的问题。巨额外债和不良贷款是韩国遭遇金融风暴的两个重要的预警信号,可是,在金融风暴之前韩国朝野都没有明确地得到这些信息。韩国的教训证明,在金融危机之前,绝对不能轻信政府官员的声明。

    无论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还是韩国,几乎所有的金融官员在金融风暴之前都断然否定国家正面临危机,甚至作出了非常乐观的估计。在1997年11月时,韩国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恶劣,甚至韩国高层官员出面依然否认韩国会遭遇到类似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政府表声明说:“韩国绝对不会成为另一个泰国或者墨西哥。很难想象韩国经济会崩溃,这种猜测不切合实际”。就连当时韩国的总统也在各种场合下为金融部门打保票。结果,在有可能从容不迫地推进金融改革的时候,韩国政府不仅没有实施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反而放纵八大财阀进一步扩张,最后,导致对金融局势的失控。

    负责财经的官员散布乐观消息,并不一定是要愚弄民众。为了稳定人心,他们用心良苦,情有可愿。但是,金融风暴毫不留情地把这些政府官员弄得非常尴尬。遭遇金融风暴之后,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要稳定金融市场就必须要恢复人们对国家的行政能力和金融系统的信心。正因为政府和银行官员讲的话和事实不符,人们不再相信政府和银行的承诺。当政者遭遇到信用危机,必须面对现实,承认错误。要恢复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信用就不能不追究责任。往往财经主管官员首先辞职,最终,连政府首脑也要下台以示负责。韩国财经院长及其他高级顾问多人辞职。执政的新韩国党在大选中败北。新总统金大中临危受命,上台之后毫不客气,把300多名贪污或失职的财经官员和银行总裁关进了监狱。金大中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韩国危机的原因是很清楚的。我的前任没有实行民主和市场经济。政府与大企业勾结,政府过多干预经济,贪污**盛行,大量借贷使得韩国的银行和企业非常脆弱。”

    从这一条上张子剑想到的是**高层,甚至培养一部傀儡官员,可惜韩国政府官员,甚至银行高层并不像小日本那么好糊弄,是在不行从日本弄几个妞过来,自古美人计,你就在高的官,只要被抓到把柄,还不乖乖就范,所有贪官污吏也不分国界吧!韩国的教训还证明,也许只有更换政府财经负责人,甚至更换国家最高负责人才能够为改革铺平道路。但是过度频繁地更换财经负责人,对经济发展也很不利。韩国在5年之内换了7任总理(泰国在10年里换了9任首相)。新官上任,还没有站住脚就被赶下台,谁也顾不上正在恶化的经济危机。

    只有在金融风暴之后,韩国那些吹牛拍马的所谓经济学家声名狼藉。那些曾经及时发出警告信号的经济学家感慨万分,非常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能够采取更多的措施以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在九十年代,韩国总统金泳三政府产业政策的特点是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政府、财阀和银行三者紧密结合,利用各种手段来扶植大企业集团。韩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保证财阀能够对新兴工业进行大量的风险投资。和50年代和60年代的日本一样,韩国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韩国财阀在不长的时期内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中高技术工业市场以及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和半导体工业上有力的竞争者。 可是,韩国的产业政策也造成了企业和银行的双重扭曲。

    韩国产业政策造成了很高程度的垄断,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环境。1994年韩国最大的四家企业集团:“现代”、“三星”、“大宇”和“乐喜金星”的资产占韩国所有企业资产的22%,销售额32%,全国外贸总额的47%。由于在国内市场上缺乏公平竞争,使得韩国大企业脱离了国内市场监督,丧失了自我完善,及时改正缺陷的能力。

    政府为了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给予大企业大量补贴和贷款使得企业预算约束软化,严重地扭曲了企业的行为。由于大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很低,促使他们过度投资。由于政府承担了投资的风险成本,从事冒险投资总能够得到较高回报。企业为了达到产业政策的目标而违反常规大量贷款,不断投资,无视风险地盲目扩大生产。

    韩国***的大企业为了加速扩张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大企业往往通过借贷而不是发售股票来筹集资金。他们向银行举债,银行向国内和国外举债,以债养债。例如,为了让“大宇”从纺织转向汽车业,政府提供大量优惠贷款,使其负债比自有资本高出8倍。韩国产业政策推动大企业竭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了和西方先进工业国家竞争,争取市场份额,只能亏本销售。韩国前30家大企业的资本利润率还不到0.5%。大企业肩上的债务越背越重。韩国排名前30名大企业自有资产仅18%,绝大部分资产来自银行贷款,银行的资产又有三分之二来自外债。企业自有资本比率很低。在1992年为6.31%,在1996年下降为5.84%。由于大企业依靠借贷经营,抬高了国内利率,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1996年韩国股票上市公司的负债金额比1995年增加20.3%。负债金额占资产总额的比率1995年为83.1%,1996年上升为84.1%。公司资产质量低下,管理不善,资不抵债。据南韩公平贸易委员会的调查,1996年南韩30大企业的负债比例高达49%。韩国30个大企业在1995年资产负债比率为427.7%。其中,真露集团负债比例达到了3619%。

    韩国的产业政策在把经济推上高峰之后,物极必反,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正当韩国大企业雄心勃勃地在高科技产业攻城略地的时候,在1995年底和1996年初,全球半导体,钢铁和石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与此同时,日元贬值,使得韩国商品出口的遇到严重困难。韩国前30家大企业中有13家出现亏损。以往辉煌的业绩、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韩国企业和银行的信誉都不错,人们很难想象这些大企业也会遭遇危机。当时,韩国大企业和银行很容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由于借债扩张已经成了大企业常用的策略,他们在惯性推动下,变本加利,借新债,还旧债,越借越多。

    张子剑睁开眼睛,看着天花板,在本子上写到不能趁韩国经济危机,下手收购韩国的大型企业,不然光欠债就是一个无底洞。只能从现在弄个中不溜的实体企业,开始养着,慢慢的欠债,以韩国的债务养大,成为一流的企业。上市吸纳韩国市场的资金,通过三方合作企业,相续的把资金转移出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