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忙碌地操持家里、作坊里的事儿。
罗达胜沉不住气了,当天晚上就明确地开口问起了周氏对这事有啥想法。
周氏这才明确地表明,这次没轮到他们家,不能伸这个头。应该出多少的份子钱,就出多少。
在这里,上坟的仪式挺简单的,由家中的男丁携香纸,扛铁锹到祖宗的坟前焚香,跪拜,烧纸钱,添土,压坟头纸。并不像现代那样,会带上各式祭品,还有鞭炮、水酒等。
而香纸一向是各房自己准备自己的,买多买少,随自个儿的心意。凑的份子钱几乎都是用在准备那一顿团圆饭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愿意整治饭食,那就不必凑份子钱了。
周氏不同意包揽整治饭食的活儿,罗达胜也没有办法,长长叹了口气,不再提了。他知道这事儿不能勉强。
清明节那天一大早,三房的男丁们带上干粮,一块儿去上坟了。
王氏果真说到做到了,没有去管团圆饭。
周氏留在家里忙个不停,根本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个事儿。因为作坊上工的人今日也是要留在各自的家里忙活的。就罗五妹一个人能抽身过来帮忙。后来,晚一些的时候,万氏也过来了。加上几个孩子也能搭把手,总算是勉强地应付了作坊里的活计。但出货数量比平日少了一半左右。
万氏悄悄地给透了话,大房那边也要有样学样,以后也不管清明节的饭食了。
周氏苦笑了一下,没有说什么,更没有表明四房是不是也会这样。心里却想,这个团圆饭的惯例怕是就这么破掉了。
下午三时左右,罗达胜从山上回来了,脸色不太好,大家心知他心里有些难受。周氏也没有去多问,给他热了中午留的饭菜,让他先吃点,顶顶肚子。
清明节后第三天,老三罗达铭带着妻子佟氏和小女儿罗冬青回来了。也是没有提前让人捎信儿回来。
到了之后,罗达铭才解释说,本来早就打算要在清明节前回到的,所以没有托人捎带份子钱。但是,到了要出门的那一天,临时有事耽搁了,因此赶不及回来给祖宗上坟。
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人太在意了,反正今年扫完墓后大家都没有聚在一起吃饭。
三房一家子主动开口说想借宿在四房家中。不过,四房家里剩下的三个房间,一个做了书房,一个堆满了东西,只有一个客房了。最后,是罗小玉过去和罗喜儿挤一个房间,她的房间就让出来给罗冬青住。
家里突然间多了三个人,气氛就有些不一样了,罗喜儿觉得很不习惯。想说点什么,想做点什么,似乎都不是那么方便、随意了。
好在,三房一家三口和跟大房、二房那些人不一样,虽然因为相处的时间少,总归还是有些隔膜,但大家也一直都客客气气的。白天里,罗喜儿一家子又各有各的事儿去忙碌,三房一家子也经常出外走动,要么在村里,要么在镇上。倒也相安无事的。
如此过了五六天,佟氏才坦白地说出,他们打算搬回来住。
罗喜儿一家人都略为惊讶,本来大家都以为他们一家三口这次只是为了清明节回来的,却没想到是动了落叶归根的心思了。
罗达铭说,这些天,他们去镇上逛的时候,也听说了福兴县的县治要迁移到南坪镇来。他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这里以后会更热闹、更繁华,他们打算着现在就在镇上找个合适的地方开个客栈。
佟氏的娘家就是以经营客栈为营生的。所以,他们搬回来后,还是打算做回老本行。
说到这里,罗喜儿不由地猜想,这算不算是三房坚持要住在他们家的原因呢。三房想趁此机会和他们四房多相处,把关系搞好一些。毕竟要说到要在镇上做营生,家族里头能帮上点儿忙的,目前就只有他们四房了。
其实,他们要回来的主要原因,罗达铭和佟氏都没有说出来,他们主要是想回来当地给小女儿罗冬青找个好女婿的。他们一心想生个儿子,可惜都一把年纪了,这个心愿还是无法达成。
佟氏听得他人的劝说,请高人算了命。高人指点说,他们年轻时不顾家里(婆家),所以连祖宗都不保佑他们,这辈子是求子无望了。如果想要弥补的话,从哪来的回哪去,找个可靠的人,好好培养,以后接手他们的家业,给他们养老送终,倒也还能安享晚年,否则,连晚景都不容乐观。
他们商量了又商量,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便把外地的家产那些都交由大女儿和女婿去打理,夫妻俩带着小女儿回老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