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贴近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林绪被勒令将栗色长发染回黑色,两条粗黑的麻花辫子搭在胸前,清纯中透着若有似无的妩媚。
祝升一旦入戏便很难将自己从角色中抽离,这是他身上独有的特质,也与他在美国的演出经历有关。林绪却不知是打错了哪根筋,似是想“择善而从”。她趴在敞开的车窗边,状似二八少女,嘟着粉嫩如花瓣一样的嘴唇,冲席子旭忽闪着无辜的大眼睛,娇嗔道:“席导,这次又怎么了?我觉得挺好的呀。”
与电视剧不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演员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导演的意图,尽最大努力将它在镜头前表现出来,不需要演员进行二度创作。但林绪毕竟在电影界有一定地位,有些时候还是能说上话的,不像常青,只能像上了战场的士兵一样从令如流。
见公交车渐渐倒回原位,席子旭再次举起喇叭,冲林绪喊道:“问题就出在你身上!”
闻言,林绪单手做呼喊状:“这不可能,我刚才的表演绝对没出错。”
席子旭答道:“表演是没出问题,领子翻起来了。”
林绪低头一看,可不是么,显眼的蝴蝶领不知何时翘起一角,她记得拍摄时正好有风刮过,领子估计是那时被掀起来的。林绪哀嚎一声,心不甘情不愿地爬起来,调整好情绪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拍摄。
之后的拍摄进度依然缓慢,席子旭却并不着急,似乎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
日上中天,午饭时间到,在公交车上挤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演员们终于能走下车来透口气。
此时,一名剧务指挥着一辆中型面包车开进摄影地,他扭头冲剧组这边喊:“同志们,今天中午改善伙食!”
听到这话,剧组里的工作人员无论男女齐声高呼“万岁”,只有几名老外尚未搞清楚状况,一个个面面相觑,瞪着眼睛相互询问“wha”。
其实也不能怪工作人员反应夸张。剧组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部电影拍摄完毕剧组就散了,下一部电影开拍前再由各部门老大招兵买马,人员流动性很大。他们一年到头在各个剧组里跑,在条件不好的地方拍戏只能顿顿盒饭没得挑,遇到能改善伙食的机会,每个人都倍感珍惜。
挂着横幅的面包车由远及近,飘来阵阵饭香,常青肚子里的馋虫被勾了出来,争先恐后地引吭高歌。车停在众人面前,等看清那条横幅上的字后,常青才恍然大悟。
后备箱开启,车上跳下来几男几女,看着像是大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将准备好的、还冒着热乎气儿的份儿饭发到每人手里。
虽然同属盒饭,粉丝亲手制作的却与外面卖的有天渊之别。现在大家拿在手上的盒饭荤素搭配十分合理,其中一格里还放了苹果块,令人食指大动。对于常青来讲只有一点美中不足,每人只分到一份饭,分量未免少了点,他又抹不开面子向人家讨要……
林绪对待粉丝的态度毫不矫揉造作,向朋友一样嬉笑闲聊,以她今时今日的地位,能维持这种不骄不躁的状态实属难得。聊完天,林绪回到诸位主演与导演身边,众人对饭菜质量赞不绝口,她俏皮地吐了吐舌头:“给大家一个惊喜。”
席子旭打趣道:“以后谁再有类似的‘惊喜’,不用和我打招呼,随时欢迎啊。”
常青吃饭快,别人刚吃下一半,他已经将饭菜吃了个精光。闲来无事,他开始找祝升聊天:“在化妆间的时候让你见笑了,牛肉干随你处理。”
结束拍摄,祝升旧态复萌。他低着头,微微耸肩,与饭盒里的一对红烧翅根默默战斗着:“常有的事,我已经习惯了。不仅如此,我每次打电话都被人问是不是生病了。”
常青低头笑了两声,他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
“喂,你是不是曾经演过舞台剧?感觉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比一般人要夸张一些,不是说这样不好,我反而觉得挺符合剧本里描述的冯东。”常青一开始惊叹于祝升的爆发力,随着拍摄的进行,他逐渐发觉,祝升不仅演技出众,表演经验应该也十分丰富。
祝升竖起筷子,边戳米饭边回答道:“我在美国时参加过戏剧社,出演过几部舞台剧。”
席子旭加入两人的对话:“我第一次见到他就是在剧场里。他当时扮演的是一名精神分裂患者,从天真的男童瞬间转换成喋喋不休的中年主妇,再到畏畏缩缩的懦弱男子,整场戏都在不停切换人格。去幕后见他的时候,我着实吃了一惊,当时还以为他是嗓子倒了,闹了大笑话。听说他回国,我二话不说就找到他来救场,事实证明我没选错人。”
祝升很是谦虚,语调没有过多起伏:“我这是第一次演电影,还有些收不住,以后会注意。”
在常青心里,话剧与舞台剧对演员的要求最高,电影次之,电视剧再次。舞台之上,演员要征服的不是冷冰冰的摄影器材,而是台下成百上千的观众。整场戏下来,演员没有叫停重来的机会,一连几个小时保持精神亢奋的状态,对体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