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战马啸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应大书特书,朝廷十分重视移民填川,而且还看重扎不扎得下根,是考绩地方官吏的一个重要方面,考绩好的升迁就快。”

    田大人:“这可真的谢谢你们管家,合州因三江之汇得福,也因三江之汇得祸,人们是知道的,大片大片的没得人烟,看起来都心痛。振兴合州任重道远,我心里清楚,世敦、刘芳,我田某只仰仗你们了。”

    管世敦:“田大人有恩于我们管家,理当为田大人分忧解难,只是…”

    田大人:“只是什么?”

    刘芳:“只是凭我们一张嘴是招不来人的,贵州山民很实际,没有切实的保障,没有看到自己耕作的土地,他们是绝不会来的。今年初,他们被安排在利川镇,有五万亩耕地可干,有房子可住,我们希望他们把媳妇娃儿全搬来,他们全都愿意,没有接媳妇的这回都赶快回去结了好带来。这九万亩已安排了,又要新招人必须大人给些好地才行。”

    田大人:“这一点问题都没得,刘芳,你看中合州那片地?”

    刘芳:“大人,你合州城对岸东接盐井镇那块地能给吗?”

    田大人:“能,肯定能,只是能不能讲讲为什么要占那块地方?我可真是当局者迷。”

    刘芳:“如是这样,管家的地就可西连利川镇与合阳镇,东接盐井镇、青草坝、官马场,又都紧邻嘉陵江,交通便利。”

    管世敦:“而且到北碚到青木关都很近。我便于管理。我和三嫂走马观花的看过,约十万亩左右,安顿三千户长工没有问题,三千户不是一个小数。我想到贵州西南去招,而且是先来不是种刚给的,而是去年给的九万亩,让去年的人来开垦。这种跳格式的移法是行之有效的。至于去年规划的大养鱼塘,我正在物色人,等这一万五千人稳定下来,就利用农闲把鱼塘挖出来。田大人,你看行不行?”

    田大人:“行,行。你的移民方法已屡试不爽,就按你说的办,你们在过年时就可去规划怎么使用。”

    程大人:“世敦,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我有个堂弟,去年到贵州西部的六枝县作知县,只要他指定某乡里给你招三千人作长工,保险就在那坐等三天,你人就聚齐了。”

    随着正瑾端出灶糖,管世敦的汇报也到此结束。

    第二天早上。刘大人就迫不及待的叫管世敦将乌骓马牵出来让他先睹为快。

    长工牵出他一看,高高大大,毛色自然卷曲,眼神俊朗,很亲热人,世敦叫长工放上鞍登,栓好,勒紧,刘大人牵出去在大路上试一下。果然飘着乘云。很听话,像被训好了的一样。刘大人很满意。

    刘大人:“很好。与我的赤兔马一样是宝马良驹,先在你这再养几天,我去成都前来取。”

    管世敦:“好的。刘大人,趁这两天天气好,有太阳,你如果有空,干脆我陪你再去官马场看看。”

    早饭时,听说刘大人去官马场,结果几位大人都想去看,田大人说:

    “诸位大人愿意莅临蔽州,不如连制盐作坊一起都看看,世敦和刘芳索性在合州多留一天,把给你们的地一道看看,看怎么开垦。”

    女眷里面只有刘夫人出身将门,可骑马,因此,只她和刘芳随大人们前往,此路清一色官道,在北碚澄江坐船过嘉陵江,翻过一座山便到官马场,对程大人、查大人来讲,今天是首次到访,垭口是最好观览官马场的地方,只见近两万匹马成群的散放在里面,大家策马下山,走进马群,一群群健壮的马呈现在大家面前,一匹桃花马见刘芳的桃花马,便跑过来亲热,刘夫人一看便喜欢上了,管世敦说道:

    “刘夫人,你喜欢的话,这匹马就归你了。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看上这匹,比如不选那匹白的。”

    刘夫人:“这种桃花点子的马,很好,万马丛中一见便可认出,走丢了也好找,再者,这**比一般的马温顺,好骑,而且这匹马有个头,并不矮小。”

    管世敦:“目前尚未配鞍蹬,等我配好后送到府上,而且尚是未经骑顺的生马。”

    刘夫人:“世敦,叫你的长工把我骑的那匹马的鞍蹬移在它的身上看行不行。”

    长工将原来刘夫人乘骑来的那匹马的鞍登移到桃花马上,正好。

    刘大人:“来,我先骑两圈跑顺了来。”

    刘大人骑起跑了两圈,很温顺,接着才让夫人骑上,他自己也骑上,带着夫人跑了两圈,不板不跳,结果,让刘夫人自己骑着跑了两圈,毫无问题。

    刘夫人说:“就骑它了。”接着查大人程大人、田大人也各挑了一匹好马。

    挑完马后大家穿过青草坝来到盐井作坊,看了制盐的全过程,这对客人来讲是全新的事物。田大人、管世敦、刘芳继续进入新得到的田地。其他人从盐井便沿原路返回了。

    新占地几乎一马平川,三分旱地,七分水田,中间由两条小河分成三片,旱地高一些,约三万亩,成一块,估计原是蔬菜地,水田分成两大块,一块约二万亩,另一块约五万亩。

    农作物只有水稻的季节性要求很强,只那么一季,错过了要荒废一年,旱地的使用则有伸缩性,旱包谷未种上,还可种迟包谷,旱高粱未种上,还可种迟高粱,皆会有收成。

    三人研究决定,先突击种上水稻,仍是直接撒播。要种水稻,首要要疏通水渠,再就是耕牛,非新买不可,这也只有找李邦主,同时。开春不久,估计要卖出一大批军马,因此,也要买进一批。也得找李邦主。

    从合州回来,管世敦立即命人找木工、石工去新占地修复住屋,修猪圈,并派长工去修复水渠,还是老办法,三十回来过年,初三再去,长工们都习惯了,凡有新占地都是这样。他又新提了十名管事,主要负责这十万亩的耕作,三名原管事年前先带一带。

    初三起了个大早,带着王长顺、王长利、罗家伦、李万春、向志平,直奔楠木坝,李邦主在家过年,正在喝酒吃饭,一见管世敦一行到了,晓得生意来了,忙叫大家入席。他夫人又忙着整了几个菜端上来。

    席间,管世敦谈了到六枝招长工和买耕牛、马群之事。说有知府程大人给六枝县令的信函。

    李邦主:“你招长工我帮不到忙,买耕牛、买马群没问题,我们就走那一方,把船吆起一路,我知道几处卖耕牛的大市,你赶两场,找到牛偏耳就顺利的解决了。马群的事,我问问帮中其他几位负责的就打听得到。特别是临近战场的那边。后两件皆好办。”

    首先大家去了牛场,在那里。找到了几个牛偏耳,顺利的买到二百五十头耕牛,价格比重庆便宜一半。由向志平与王长利押运,坐李邦主的船先到合州,接着便到六枝,找到程县令,递上程大人的信函,谈明来意,程县令满口答应,立即叫师爷拟告示,在县城和四乡张贴,管世敦给罗家伦、李万春交代,让他们在这里等几天,带他们坐李邦主的船去合州,估计可能人数有超过,只要不突破四千人都可以。并留下足够的费用。

    然后和李邦主、王长顺西北行,去到一个叫小海子的湖边,找到了李邦主的熟人,打听到出卖马群的王老板。

    那位熟人介绍了管世敦和李邦主后,便因事离开了。

    李邦主:“王老板,据我的朋友介绍,你有出售马群的打算,我们特来会会王老板,看看能否谈得拢。”

    王老板:“我早就闻李老板的大名,所以才托他找你,看来管老板是买主。我的马群在小海子边,约一万五千匹马,是川西马与贵州马的配种,具有耐高寒、能粗放的特点,驮力、輓力都不错,也有人来看过,正逢一支官军路过,受到惊吓,再没来了。

    管世敦:“听王老板讲,小海子定是水草丰美适于牧养之地,为什么想出售马群呢?”

    王老板:“其实我不是老板,我只是老板的一个管事,我西边不远是昭通,南边是曲靖,是官军南下的渠道,也是吴三桂北进四川的必经之路。大军南来北往,时常有小股兵卒在此出没,吴三桂的军队也在这附近出现过,搞的人人自危,人心惶惶,老板吓得不敢来,硬要我来帮他处理了。”

    管世敦:“兵荒马乱的,谁敢来这里?我们从重庆来,不晓得这边的情况,进入黔西才晓得这是个凶险之地,是不可久留之地。这样吧,你带我们去小海子看看,回来的路上我们就谈一下,行就成交,不行,我们立即走,这可不是好玩的地方,买马事小,性命是大。”

    王老板:“好吧!”

    小海子不远,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所谓小海子莫过于内地一个几百亩的大堰塘,只是它周围是草场,他的马群被一个大竹篱笆围着,与上一批的情况差不多,因系杂交品种,皆很壮实,成年马与其它马各占一半,秋驹特别多,有一千多匹,半岁到两岁的占的比例也大,也约一千多,管世敦分析,可能母马多,果然是这样,接近四成,成年马五成,马是好马,其中有一群枣红马。总的来说是不错的,于是管世敦问道:

    “王老板,你的马群喊价多少?”

    王老板:“老板说少了三万两不卖。”

    管世敦:“三万两,如果说在清平世界,你喊四万两我都不会说高,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兵荒马乱,是刀光剑影,是血肉横飞,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看来你为什么卖了这么久都卖不出去,价钱太高就是根本原因。这么说我是有心来买,你无心卖,我只好另看一处苗王的马群。但愿菩萨保佑你和你的马群平平安安。李邦主,我们往南到苗王寨去。”

    李邦主:“我说你们老板太死心眼。哪有做买卖的不讨价还价?”

    说着起身准备离开。

    王老板一看好不容易等来个买主要走,忙拦着:

    “管老板、李邦主,有话好商量嘛!有话好商量嘛!”

    管世敦:“怎么商量?你们老板把价定的死了,非三万不卖。同时,他人又不在,你又做不了主,怎么商量?找谁商量?王老板,本来做生意就是通过一起商量,达成一致,使买卖成交,王老板你说是不是?”

    王老板:“可以商量嘛。”

    管世敦:“你我都是养马,做马生意的。在这条道上,大家都不是外行,你说你是杂交马,我承认杂交马有许多成功了的,后代马继承了公马和母马的长处,成为优秀的良马,但有杂交失败了的,成功了的马神骏异常,十分健壮,膘肥肉满。但你自己看看你的马,没得这两点,瘦虾虾的,毛伸伸,你的马杂交成功没有都值得怀疑,还能卖那么高的价。万一你的马身子不壮实,有病,买去岂不吃了大亏,花三万两买些病马回去。岂不倒霉。”

    李邦主:“王老板。你马怎么都是这么样子,点都没有精神。怎么能让人放心呢,如果真的让买主吃了大亏,你却占了大便宜。我怎么好在江湖上混啰!你说好商量是什么意思?”

    王老板:“那你们还个价吧!”

    管世敦:“一两一匹,一万五千两。”

    王老板:“太少了,太少了。”

    管世敦:“你也可以再说价啥。”

    王老板:“二万五,吆起走。”

    管世敦:“那我回去把马郎中请来检查了后再说,没问题,我给你全买了。”

    王老板:“那我要等到那个时候去呀?”

    管世敦:“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一定带郎中来,你这么久都等得,何愁这三五个月呢?”

    王老板:“万一…”

    管世敦:“做买卖是要担风险的,你又不愿共但风险,我只好出此下策,谁不想干干脆脆,买起就走。”

    李帮主:“我说二位老板,干脆各让一步共担风险,二万成交。”

    管世敦:“看在李邦主的面子上,我让一步。”

    王老板很犹豫,李邦主:“万一官军过来一句话,为剿灭三藩,此马全部充公,以后再给补偿;或者吴三桂的叛军打来,也是一句话:‘老子正需要马,给老子牵走,’这两种情况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还是把银子揣在包包最稳当。”

    王老板:“听人劝,得一半,行,二万就二万。”

    李邦主:“成交,写契约,请王老板拿纸笔墨砚。”

    王老板拿出纸笔墨砚,自己写好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画押,中人李邦主也签上名。

    李邦主:“我的船怎么进得了海子?”

    王老板:“门前这条河上连乌江,下通小海子。”

    李邦主出去对船邦的一个头说了几句,等王老板、管世敦与李邦主赶到海子时,船邦的船很快也到了,王老板边点边交,交完后,管世敦就付二万两银票给王老板,王老板高高兴兴的走了,管世敦给了六百两的介绍费。双方大笑。管世敦带着王长顺赶往威宁,然后取道毕节、金沙、遵义回重庆去了。

    管世敦到重庆不几天,先是耕牛到了,迅速配备了犁铧,接着马群到达官马场,又隔二天招的长工到了,先让他们看了去年那批拉家带口的住的地方和劳作的情况,接着他们这三千七百人在一批老长工带领下,二百五十条耕牛齐上,对七万亩田进行耕耙,然后撒播谷种,这些都是他们平时就做惯的事,所以不违农时的完成了水稻播种,接着对二万亩坡土进行翻地种包谷,基本在农时范围内,在他们来以前,每个点都运来了百头架子猪,准备肥料。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夏季六月得了一次工资,谷子收了留有高谷桩以收抱孙谷,早包谷收了又栽一季迟包谷。接着沿江修了一条大路,总之这九万亩田地经二年的耕种又成了熟土,这三千七百人,来时有的带来媳妇孩子,有的表示趁过年回家搬家小或娶媳妇安家,靠这种办法,以管家为支撑,逐步将合州几十万亩良田开垦出来,并完成了一万多户,六万人的移民。

    在有了人之后,那一万亩的大鱼塘建起来了,仍分十二等份,以管世厚培养的人为主,组成了一个渔家村,进行养殖。

    管家的事业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八业并举,长工上万,田亩数十万,果木二十万亩,鱼塘二万亩,牧场大小三个,方圆数十里,城里酒楼并客栈十一座,后又增江北厅、合州合阳镇涪州涪陵镇三座,共十四座。船运队一个,有船数十只,在重庆府成了少有的富家。交通官员,诸事亨通。管家入川插占进入第七个年头,开年后诸事顺利,由于长工们基本上在他们耕种的土地上安家落户,那种候鸟式的年终回去年初又来的局面基本上结束了。各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春耕夏收秋获冬藏有规律的进行。事情最多的是官马场,军马的需要量非常大,靠自然繁殖不能满足,所以还不时靠李邦主帮忙买马运马,此事管世敦都直接在管,一些名贵珍惜的马匹还是在他的官马场存留下来,繁殖着。他买马的足迹,已逐步转向西南更大的地方。有次他爹管上学告诉他一个消息:有个病人在看病闲聊时,谈到在汉中陈固有个马贩子得到几匹著名的汗血宝马,要价太高,故一直无人敢于问津,他闻讯赶往陈固,见着了这位姓陈的马贩子和他的汗血宝马,比一般马高大壮实神骏的多,遂问道:

    “陈老板,你的汗血宝马卖价如何?”

    陈老板:“贵得很,我一匹卖价是四千两,一对一万两。”

    管世敦:“买单个为什么少些呢?买一对为什么反而要多些?那我买一个单的公马、一个单的母马八千两行吗?”

    一下将马贩子问着了,经讨价还价,终于以七千两一对买了回来。后来四川总督知道此事后,遂用一万两给他买来,作为对康熙帝的生日贺礼送到京师去了,被康熙帝定位坐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