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 牛放钟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修房的师傅很快将住房一幢幢的修出来。

    接着又回来给高粱培土起垅,施二道肥。完工后又去八阵园收头批水果。

    管正仕带人在钟山、紫荆山一带寻找,终于在明太祖朱元璋孝陵附近找到很好的泉水,这是花大价钱请相水师寻的,经李大人批准买了附近五百亩地准备建酒厂,先盖几排住房再说。这时又回重庆请来李氏兄弟的徒子徒孙五十人,带了一套设备,先到造船厂,一边请师傅照着仿制五套,人员全到孝陵卫,赶建厂房。正仕请了五个建筑队,只花不到十天便将厂房建好,灶垒好,设备也仿制好送来了,试酿开始了。

    从长江进秦淮河绕到城南,进护城河便到酒厂附近,正仕把两百人又调来修了条长五里宽一丈的大道,特为酒厂在江宁订制了五辆全铁制大车。运高粱进来,运酒糟出去。

    第一炉酒酿出来,大家尝了尝,曲香够了。但回甜味没出来,原因在水,于是制作了几只大沙缸,将水进行过滤,第二次烤出来就正常了,再在火上做了些改进,烤出来的酒,不仅达到缙云春的水准,而且还有超过。

    于是。正仕在峨眉酒家设宴请来督抚镇府县五位大人品尝,都认为很好,正仕请大人命名。

    李大人:“请张制军大人,命名。”

    张大人:“正仕,你们在重庆的叫什么名字?”

    正仕:“缙云春,因为唐宋人称酒为春。”

    张大人:“那太雅,百姓不好懂,不如干脆叫金陵大曲,通俗易懂。”

    大家一致同意为金陵大曲。

    正仕请张大人为酒坊大门题写门匾,令管事拿出笔墨纸砚。放在邻桌,张大人一挥而就,众同仁直夸刚劲有力。

    很快金陵大曲的销售,上起京师,下至雷州,成为与缙云春并列的二大名酒。

    很快到了高粱收割季节,管正仕与郁芙蓉来看收割高粱,又见大沙坝大部淹没,没淹的还露一片青青茂草。正好这时一位打渔的渔翁靠岸。芙蓉过去问道:

    “请问老爷爷,这个江心洲。什么时候出来的?”

    老渔翁:“这个没个定准,一般来讲,九月份就全露出来了。十月已是葱绿一片了,直到第二年五月又逐渐被水淹没。”

    芙蓉:“老爷爷,我想在上面放羊,可以不?”

    老渔翁:“从九月到来年五月,六七个月上面长得茂盛的很,但五到十月涨水了,你又把羊放在哪里呢?”

    芙蓉:“放在钟山,我就这样轮流使用。”

    老渔翁:“小姑娘,你家是大财主吧,到处都是地。”

    芙蓉:“财主到不是,就是地比较多。老爷爷,你忙,我有事走了。”

    芙蓉回到正仕身边,正仕问道:“你跟老渔翁在谈啥子?”

    芙蓉:“我问他这个江心岛什么时候再露出来?他说九月份。”

    管正仕:“你有什么打算吗?”

    芙蓉:“如果我们在酒厂背后那山谷里买一千亩,用来养肉牛或羊,冬天和春天在江心岛上放,夏天和秋天在山里头放,这样可以得到轮休,也可养很多羊和牛。”

    管正仕:“我觉得养牛好,牛个头大,每天长肉多,一头几百斤,而羊子才几十斤,没得多少肉,也卖不了多少钱。”

    芙蓉:“是的,还可以在山里种些苞谷,苞谷就是精饲料,苞谷杆可以喂牛。”

    正仕:“是的,你算过没有,要种一大片地又要多少人力,又要养猪又要种菜,又是多少人力,我宁愿买包谷作饲料,同时高粱杆也一样可做饲料,这样我只请几个放牛的人就是了。”

    郁芙蓉:“正仕,你考虑的是正确的,这样省好多心,省好多事。正如这里喂猪都是从粮食帮的粮食作坊买麦麸和米糠。”

    正仕:“这事再跟爹妈商量一下。”

    俩人回去后,跟世敦、刘芳提出喂肉牛的事和他们的打算,以及江心岛和高粱杆的利用。

    管世敦也认为可以,但告诉他江水退了以后是没有草的,二三月份才长出草来,牛真正能吃江心岛上的草最多二三个月,同时冬天岛上江风很大,牛在那里是不长膘的。因此主要还是在山里养,这要选择具体的地方,最好是缓坡,这要具体去找,还有水源怎么样?爹明天陪你们走一趟。

    第二天管世敦、管正仕、郁芙蓉三人本打算沿着去金陵大曲的酒厂的路进山,尚未进山,管世敦就不走了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就在此山坡。”

    他指着前面的两座山,和中间明孝陵龙尾道,说道:“你们看这两座山,并不太高,但有个宽而长的斜坡,前明可能是陵前重地,但现在是我大清了,什么重地也不是了,山上原来应有的合抱粗的参天大树也没了,只剩下一些稀疏的树,长满了草,这是最适合养牛的地方。”

    正仕:“爹,这还有这么大一个湖。饮水问题也解决了。”

    世敦:“是的,走,去看看山后。”

    后面仍像这样,宽大的缓坡。长满杂草。

    管世敦:“这两座山是最适合养牛的,估计占地二万亩,买下来,作为私产,我怎么用谁管不着。前靠护城河,交通方便,后依自己的金陵酒厂,有个照应。”

    芙蓉:“爹,干脆把湖也一道买下来。围进来,反正这一带都没有人住。”

    正仕:“人的住房,牛圈都建在湖的附近。”

    管世敦:“你们两个说的都对,芙蓉你画个草图好去找李大人要地。”

    芙蓉画得很准确,标了占地一万五千亩。

    酒厂也不看了,下午便赶到李大人的衙门。李大人正伏案看一本厚书,见他父子三人进来准是有事相商,连忙站起来让座,看茶。

    李大人:“什么风把管大人父子吹来的?”

    管世敦:“当然是春风,李大人满面春风。准是碰见了一庄好事。”

    李大人:“好事个鬼,城里面一些**,不经意给其北方朋友抱怨,说这里买不到牛肉,他北方朋友不晓得通过什么关系把这事通到了理藩院去了,这下理藩院直接把公文下到我这儿,叫我迅速解决,我怎么解决?我赶快查应天府志看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管世敦:“有眉目了吗?李大人”

    李大人:“我又没养过牛,我哪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养牛?”

    管世敦:“李大人莫急。我也从京师传来的消息中知道点风风。我父子三人专为解决你这个问题而来的。”

    李大人:“管大人这么说我就知道我有救了。”

    管世敦:“求人不如求己,我是养过大牛群的。知道什么地方适合养牛,于今天早上我们去看酒厂出酒的情况,还未进山。两个娃就指着前面的两座山说,这两座山就是很好的牧场,我们走到山背面一看也是缓坡,长满杂树,山前边有个湖。这是官地我只有请示李大人了!”

    拉大人:“管大人说的我有印象,是不是明孝陵的龙尾道从中穿过。”

    管世敦:“是的,这地不能批吗?”

    李大人:“明朝早就完蛋了,我还管他孝陵不孝陵,我只用离孝陵很远的二个山包,又不是去挖他明孝陵,有什么不可以的。具体的范围怎么样?”

    芙蓉拿出草图,说:“李大人,就是图上所标出的范围,反正附近很远都没得人烟。又不占那个的地。”

    李大人:“这地是朱元璋的,是官地,朱元璋要的话,有本事从地下起来找我。行,批了,一万五千亩,一万五千两,归你了,你拿去。”

    管世敦当即掏出一万七千两,递过去说道:“谢谢李大人,多的是大人的辛苦费。我立即下贵州去买成年牛,催一下膘就可以进宰房,以堵哪些**的嘴。”

    李大人:“谢谢管大人,我就这样给理藩院回话了。”

    管世敦父子三人告辞出来。

    管世敦:“要喂肉牛,我的经验是买贵州半大牛或成年牛最划算,贵州穷,舍不得给精饲料,故牛马羊都喂的很瘦,很不中看,因此,好压价,拿回来,用精饲料一摧,几个月就长肥了,搞不准赚个对本。”

    管正仕、郁芙蓉:“爹,我们跟你跑一两趟,把路跑熟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自己去了。”

    管世敦:“我也有这个意思,跟卖主讨价还价就是一门学问。”

    芙蓉:“那是的。”

    经过两天准备,世敦父子三人驾着自己的坐船赶到重庆,再南下到桐梓白马山楠木坝,找到李帮主,老朋友几年未见面,很亲切,管世敦介绍了正仕夫妇,说道:“我这几年来都在东边,一会在京师,一会在江宁,一会在广东经营南方水果,未在重庆,这不,应江宁知府的要求,又为江宁百姓整牛肉,所以跑来麻烦李帮主,不知有现存的货源没有?”

    李帮主:“据帮内消息,在贵阳西北黔西北黔西县的地方有个喂牛大户,因他的牛踩死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打官司,一气之下想把牛卖了。”

    管正仕:“李伯伯。他有多少头?”

    李帮主:“听说在两万以上。”

    郁芙蓉:“数量越大越好。”

    管世敦:“李帮主,具体在什么地方?”

    李帮主:“在黔西县一个叫新店子的小地名,乌江支流鸭子河边上。”

    管世敦:“李帮主的船最好一道跟上。”

    李帮主:“那是肯定的,管老板谈生意没有落空过。”

    第二天一早。四匹快马南下,在贵阳住了一晚上,第三天下午赶到黔西,又住了一晚,翌日中午便赶到新店子,找到卖家。卖家姓何,叫何光耀,取光宗耀祖之意,是一个养牛大老板。摊到官司,弄得一愁莫展。

    李帮主:“何大老板怎么精神不佳,你要我找的买主管老板我请来了。”

    管世敦:“何大老板幸会幸会,听说何大老板出了点事,弄得心灰意冷,到底怎么回事,怪令人同情的。”

    何光耀:“让管老板见笑了,有一天牧工赶牛群进栏,对面张老六的幺儿子突然跑过来,不知怎么跑到牛群里面捡什么东西。被牛群踩死了,硬说我轰牛踩死他的儿子,非要我抵命。双方告到县大堂,县太爷偏向他,说什么这娃五岁了,已明白些事理了,绝不会跑到牛肚子下面,一定是有人轰牛群才可能踩着,你当时就站在旁边。不是你轰是谁轰?快招。不然大刑伺候。结果屈打成招,报到府里面去了。现在让我回来处理牛群,然后归押。”

    管世敦:“何大老板,你准备怎么处理?”

    何光耀:“一次全卖了。”

    管世敦:“你一共有多少头。卖什么价?”

    何光耀:“具体数,牧工才知道,大约两万多。我准备喊十万两,请管大老板还价。”

    管世敦:“能否先让我看看牛再说吧?”

    何光耀:“那是应该的。走吧!”在三里外的一个草场上,一行人骑马很快便到,实际上牛群在鸭子河一个河湾上,有两个牧牛人看着。

    李帮主带大家进牛群,看了半个时辰。

    李帮主:“何大老板你的喊价根据在什么地方?”

    何光耀:“这群里面没有老牛、成年牛占一半,半成年牛也占四成,只一成小牛,同时母牛占四成,孕牛占二成,所以敢喊这个价钱。”

    李帮主:“你这是平均每头牛五两,你问问周围成年牛能不能卖五两?”

    何老板:“我没问过,管他别人卖多少?”

    李帮主:“做生意要随行就市,就是按市场上的价,那的有自己喊个价就一锤定音了,你这样,管大老板都无话可说了,看来只有另寻他人。”

    管世敦站了起来,两个年轻人已背上行囊,一幅要走的样子。

    何老板这下有点慌了,好不容易等来个买主,眼看要跑了,连说“有话好商量”。

    李帮主:“老实告诉你,你说你没有老牛不可能,我看了下牙口,约一成多,同时,小牛犊中有二成才出生不久,绝不是半大牛,你怕好久没来看过了吧!”

    何光耀并不很清楚自己的牛,尤其是出人命官司后更是方寸大乱,因此李帮主一说他的心就虚了。

    李帮主:“外面成年肉牛,长势良好的才平均四两一头,如果有老的小的皆又减半,你老的一层,牛犊子一成,半大牛一成,皆买不到四两,以二两算,你七成成年牛一万四千头,以每头四两,合五万六千两,三成值二两的合计一万二千两,就你的牛两万多点,也最多值七万两,何来十万两,七万两是实值,还没给你讨价还价。”

    管世敦:“我也是养大牛群的,我的牛油光水滑的,你的牛你自己说有哪头是油光水滑的?我估计病牛至少有三成,我拿回去还要再花大价钱医治。芙蓉,你尝尝鸭子河的水有问题没有?”

    芙蓉去尝尝鸭子河的水,说:“爹,原来水有一股鸭屎味,啪!啪!何大叔你怎么把牛喂在这条河边嘛,上游喂鸭子,水也弄脏了,牛吃了不得病才怪呢?爹,你可要慎重啊!”

    管正仕:“既然何大叔不让价,我们走下一处,人家还等着的。”

    芙蓉:“就是七万两,值不值都很难说,爹可要拿好主意。”

    李帮主:“话说到这个地步,七万两,你觉得亏了,就算了,买卖不成仁义在嘛,是不是?也在牵马准备离开,何老板一看买卖要泡汤,一咬牙,说道七万五千两如何?”

    李帮主:“何老板,你做事怎么这么不耿直,怎么又多出五千两,老实,管老板的银子是泥巴的吗?”

    说完翻身上马,管氏父子三人也翻身上马,拱了拱手,“后会有期!”

    何老板:“李帮主,不慌嘛,七万就七万,我亏血本了。”

    四人又下马,当即写了买卖契约,管世敦给了五万两,说:“点交后马匹有两万,我马上再付二万两,这个规矩何老板肯定懂。”

    何老板点点头。李帮主遂去招呼他的船队。

    管世敦走近两个牧牛人,问道:“小兄弟贵姓,多大了?”

    其一:“我们是同胞亲兄弟,我是哥,叫王小甲,他是弟弟,叫王小乙,我十九岁,他十七岁。”

    管世敦:“牛我买走了,你们兄弟怎么办?”

    王小甲:“不晓得,只有再找主人。”

    管世敦:“能不能帮我去喂这群牛,但要到下江江宁去。”

    王小乙:“反正那的都是喂牛,哥,我们去!”

    王小甲:“要得,管老板,我们跟你走!”

    管世敦:“你们的家在哪里?”

    王小甲:“我妈生我们兄弟时死了,后来爹也得痨病死了,我们没有家。”

    管世敦:“你们在这里何老板每月给你们多少钱?”

    王小乙:“还多少钱,三百个钱,还说给多了。”

    管世敦:“好,我增加一倍,月六百个钱怎么样?”

    二兄弟:“谢谢老板!”

    管世敦:“等会马船来了,你们清点好数交给船老板后,就随船下去了,所以现在趁船没来,让一个回去把行李拿来。”

    张小甲:“小乙,你去拿行李,我在这里等船。”

    张小乙去拿行李,管世敦问张小甲,这群牛有多少头你清楚不?

    张小甲:“我昨天还和小乙分两群清了的,一共二万四千零二百八十一头,何老板刻薄的很,我就不跟他说。”

    管世敦走到何老板身边,说道:“李帮主的船一时半会的还来不了,我把这二万两给你,你早点回去,免得路上不安全。”

    说着又掏出二万两银票给了何老板,何老板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一会李帮主的船队来了,经过清点,果然是二万四千二百八十一头。

    管世敦拿出七百两银子给李帮主作为介绍费,告诉李帮主:

    “我要到贵阳找云贵总督发个八百里加急回江宁,叫我夫人准备二万五千头牛的牛栏。然后回重庆,坐我们的船下来追你们。”

    说着又给小甲小乙各二两银子作路上伙食费。

    李帮主:“管老板,你的人我能让他们俩兄弟饿着?”

    大家拱手而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