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盛唐歌剧院开张之后,韩通文的业余生活就丰富了很多,花花公子叶柳除了青楼之外也多了一处去处,那就是剧院,听戏,听曲儿!
这两人只是长安城众多这样的人中的代表,听说文宗晋太炎就喜好听戏,而且在听完第一场歌剧院的表演,欢迎三位大将军还朝之后,大受震撼,还亲自为裴行俭写了一出黄牙海战的戏码。今天韩通文也带着小狼儿和乔松和孔昭一起来看戏,文宗的笔下将所有将士的内心都描绘了出来,再加上韩通文给谱的调,激昂的文字加上铿锵的词调,这一首黄牙海战一下子风靡长安,剧院的票价从五十文一直飙升到三百文,而今日是黄牙海战的最后一场,胜战,票价最高到了八百甚至一千贯,依旧是有价无市。
盛唐剧院已经很火爆了,可惜韩通文始终不满意,不是不满意戏不好,文宗执笔写的剧无可挑剔,大唐将士尤其是上惯了战场的将士脾气粗暴,说话粗鲁,但是经过晋太炎的润色一句句都成了震耳发溃的豪言壮语。剧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了演员身上。上一世的梨园最早就出现在唐代,唐朝开放包容,让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时代的一个巅峰,巅峰的唐朝文化孕育无数诗人和传世经典,同时也让戏剧开始萌芽。
这些韩通文从青楼里挖来的女子艺伶,唱些勾搭人给人助兴的歌还行,但是换成唱戏就差了太多,韩通文想着是不是应该在多找几个更好的。现在的这些伶人到青楼还可以,但是在剧院无论是从戏曲腔调,还是情感表达,还是演技上在韩通文看来差的太远,唱念做打都满是缺陷,可是更好的人去哪里找,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其实这些比较粗糙的戏剧对于从未接受过这样新事物的长安人,已经是无比的满足,只是韩通文的要求有些太苛刻,无论什么剧种都是经过了不断改良的过程才趋于完善,但是他直接将后世已经完善的戏剧提前千年搬到了这个时代,出现问题是必然,能有现在这样的效果已经是很不错了。
黄牙海战的戏一排了一个月,在剧院连演七天,受到了长安贵族们的追捧,每天都座无虚席。尤其是武将世家,尉迟府尉迟环在来到长安之后几乎每天晚上都回来看戏,还有哪些上不了战场的将军们,听说有一日这些人没唱好,一句战场是将军的归宿,原本很普通的一句却惹怒了一个羽林军将军。这将军上去就是一顿暴打,索性晋太炎在场没有出了乱子。今夜是黄牙海战的最后一场场,胜战,票价最高已经飙升到了一千贯,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将士一年的俸禄。
为了验证自己写的是不是附和当时海战的一些情形,晋太炎今日还专门邀请了裴行俭一起前来观看。长安大部分的豪门显贵都有人来看戏,各路大佬到了一半,韩通文身为剧院老板,当然不会坐在观众席,韩通文故意将最好的地方装修成了一座小仓库,里面出售一些茶水点心,韩通文带着三个徒弟坐在里面舞台上的一切都看的一清二楚。
一声啰响,大幕拉开,舞台已经布置成了黄牙海岛的模样,背景是一艘艘漂泊在海上的战船,翻腾的浪花代表着大海,身着戏服的演员按部就班的出现在舞台上。
不得不说晋太炎的文笔,这幕戏即便是念出来都让人热血沸腾,这些演员在连唱了一个礼拜之后也已经进入了剧情,最后一幕演的情感投入,似乎将所有人都拉到了黄牙海岛之上。
黄牙海战大唐水军实力比夷人帝国要弱,最后的决战,形势严峻,破釜沉舟的气势感染的剧院里也一片肃然。
“诸军将士,天下大义,当混为一,西有康虞,今有强唐。今有顽敌,据东海千里,以为我强唐腹背受敌不能胜战,履兴不义,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今我将义兵,行天诛,定攻陈克敌,斩尽蛮夷,以示万里,明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
舞台上响起呜咽的角声,舞台上的伶人用拙劣的唱腔将将士们的内心演唱出来。乔松小狼儿和孔昭都听得入迷,但是韩通文却一直都在掏耳朵,看着下面文武百官,豪门显贵们听得精神亢奋如痴如醉就一脸的鄙视,涂着脸的这人也不知道是谁,否则韩通文一定会骂他一顿,老生的唱腔被他唱的一点味道都没有。不过倒也不是义务是错,他的演技还不错,将沙鸿身中流失后,依旧顽抗杀敌的那种大唐军卒的血性演绎的凌厉尽致。回头一看下面裴行俭,这位战场厮杀多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