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相对比较宽裕的剧组,镇场子的门面演员的待遇自然而然的要拔高不少,贞观的预算整体而言相对庞大,可正儿八经花在演员身上的,却不比当下圈子里广适的四成的比例。
扒扒捡捡,真正说的上腕儿的,只吕言一个,或许再加上半个马少华,演员是个靠脸吃饭的活计,在女演员身上适用,套在男演员上也差不了哪去。
老戏骨有老戏骨的长处,可两岸三地影视圈发展了那么些年,不缺老戏骨,缺的是能担起一部片子的腕儿,但因为商业化的浪潮的影响,剧本最初的框架设定使得天平不由自主地倾向了极少部分的一小撮人。
虽说这几年港澳台艺人大举北上,于导演、制片方挑选的余地多了些,可合拍片的限制等于给内地的这一小撮演员人手发了一“铁饭碗”,所造成的结果仅仅是片子里不太重要的角色竞争的压力更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那一小撮人方方面面的收益提升。
有《血色浪漫》的收视摆在前头,吕言的片酬理应达到一线的水准,只是当初看上了这个本子冲奖的可能性,才在片酬上做了让步,而女一的戏份不多,更没花大价钱去拉个一线过来的必要,男一女一前前后后几乎省下了几百万的资金。
尽管如此,预算依旧吃紧,要重现贞观盛世,宏大的场面必不可少,若真要拉起个三四百人的大组,三千万全砸下来也不够看的,三四百人,基本上得请上四五个大组,古装戏,马是少不了的,不往多了用,五十匹马该有的架子差不才能撑起来,但有了马,自然得有骑马的人,拍戏的时候用马,不拍的时候,总不撒在一边不管不问了,这么一说,又得拉出几个场工来管这茬,再加上拍摄时间拉的长,一应的吃穿用度,耗的都是大把大把的票子。
人不够,后期凑,可后期制作也不是制片人上下嘴皮一嘚啵就完的事儿,问题又回到了钱上,打哪来?只能打牙缝里抠出来,理应报销三个来回的机票打个折扣,报俩来回,这还是看在跟张建亚交情不错的份上,陈澍是女一,但也只能跟着剧组跑,想报销机票,门儿都没有。
贞观的制片组可不是比血色那会儿的泥菩萨,钱袋子把的那是一个严实,可张建亚也没半点法,他是导演不假,可碰了个强势的制片组,所能做的只是安安心心地干着一导演应干的活,甭说他,就是往常剧组肥的流油的生活制片,想挤出点油水来都得先考虑考虑后路。
导演主要工作虽然大同小异,但又因方方面面的原因分几种,一种是技术型的,就是张建亚这种,怎么拍,那是说一不二,至于钱怎么来,怎么花,跟他没半毛钱的关系,另一种是管家型的,准备剧本、搭班子、拉投资、找演员,制片人导演的活一肩挑,这么干的要么实力雄厚,要么口碑过硬,但有一点,身体得好,再一种就是就挂了导演的名,实际上干的副导演的活,既没钱说话还不顶用,基本上跟张记中合作都是这待遇。
好在是吕言没别的通告要赶,还用不着报机票,在去涿州之前,把该安排的事儿安排了,劉涛在家呆不了几天,回头她走了,小雅一个人在京城他不大放心,就把她托给了李雪,与此的同时的也把车的事儿交给了她,至于赵葵娥过生日,根本没那个功夫千里迢迢的跑过去。
“吕老师来拉,还以为你要明儿早上过来呢”张亚川是演员副导演,负责的就是演员的调度,开拍前是爷,开机之后就是孙子,基本上上传出去的陪睡、交易什么的都是这个职位上的人搞出来的。
谁男一谁女一,他没权力过问,可一个片子里大把大把的角色的分配权都在手里,筹备阶段踏破门槛是再正常不过,想拿角,可以,但空口百花唬小孩儿呢?
是个肥差,可也不是说是个人就能干的,一个人,往跟上一站,说上两句话,能不能演,心里大抵上得有个谱,万一上了场,说个台词都磕磕绊绊的,得,啥也甭说,以后就别打算在这行混了。
可开了机,需要伺候的就不光那些个二三线甚至屁大点名气也没的小演员了,腕儿要是配合,那还好说,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