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光帝笑道,“郑亲王久在机枢,心思自是与众不同。”
他一看哈保,哈保马上说道,“这事怪只能怪卑职,巡捕营提前已经侦知李之文喝醉酒后大骂成文运,并发誓要他性命,西征时,李之文是我的属下,我把他叫来大骂一顿,我料他是听进去才放他回去,却不想李之文阳奉阴违,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组织行刺,案发后我已奏请圣上,自请处分。”
他说起话来神情冷竣,在步军统领衙门是这样,在上书房是这样,在养心殿也是这样。
在坐的都是官场打熬出来的老手,见哈保也牵连进去,但宣光帝却亲自带到他上书房,且那九门提督一职,事关重大,本是宣光帝亲自任命,哈保眼里也素来只有宣光一人,看来此人圣眷不减,宣光帝并不疑他。
“哈保的人品,朕信得过。”果然,宣光帝轻描淡写道,“此,为一件事,另有一件事,才至为重要。”他撩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众位大人,”哈保一拱手,“今儿一大早,我手下巡捕营参领志琦举报,本月月初,曾侦知顺天府尹济尔乐、护军营副参领李之文、健锐营前锋校升允等人,在潭柘寺密谋,力图暗杀成文运。”
哈保看看一个个目瞪口呆的上书房大臣,继续说道,“上月,护军营统领铭贤,正红旗驻京畿副都统伊俊山,健锐营翼领宝刚等在铭贤家中召集会议,图谋进行兵谏,废掉端亲王,重组上书房,志琦作为巡捕营的参领,也参加了会议。”
哈保说完,却不作评论,他拿起茶碗,啜起茶来。
护军营、正红旗、健锐营、巡捕营都被卷入在内,几位上书房大臣脸上却都变了颜色,宏奕的脸色很不好看,“上月的事情,为何此时才来报告?”周祖培很是愤慨。
“出事了,怕牵连到自己吧。”荫堂冷冷道。
可是,无论他们如何议论,那哈保仿似充耳不闻,泥雕木塑一般笔直坐在椅子上。
康亲王杰书却是早已坐不住了,虽说此中有济尔乐,会涉及到礼亲王济尔舒,可是他已经被排除在五人调查团的外面,但这刺杀成文运的人,却几乎都是他正红旗下,就是密谋兵变的几位高级武官,不是他正红旗下,也是他统属兵营的统领、翼领,也不知这两件事是否有关联。
他急忙跪倒在地,“皇上,适才哈保的话臣都听见了,这些人的密谋,我着实不知,但事涉正红旗与臣统属的兵营,我自会细细调查,不敢欺瞒圣上。”
宣光帝却面不改色,“起来吧,朕也信你不知情,如果你知情,你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他站起来身来,“此事虽由那志琦举报,但一来查无实据,二来武将酒后乱讲也是常有的事,未必他们就真敢逼宫乱政,辅臣,你怎么看?”
张凤藻一欠身,看看众人,只见端亲王的脸上已是恢复如昨,不禁也是暗自佩服他这份城府。
“臣认为,皇上说的是。不过,这是两件事,现在没有确凿证据,能确认这两件事有关联。第一件事,臣认为,应当快速抓捕济尔乐等人,如确有其事,依法严惩,如只是随嘴胡吣,那么给予教训也就是了。”
“这最棘手的是第二件。参与会议的都是本朝二品以上的武官,且不说他们酒后乱性,并无此意,果真有此意,要抓捕他们,波及面恐怕太大。”
他看看众人,“况且,他们这几人手握兵权,如果真存了那鱼死网破之心,祸起肘腋之间,也不得不防。”
宣光帝不断点头,“朕相信康亲王,也相信这几位将领,并无谋反之心,武人直肠子,信口胡来的时候也是有的。”
张凤藻却默默注视着宣光,他适才那般说,是给宣光帝铺个台阶,但见他这般“通情达理”,太过反常,反常即为妖,他心里不禁一颤,这几人怕是要不得翻身了。
“不过,要提早预防,”宣光看看众大臣,“这北京城本就是一座大兵营,八旗禁旅分驻京城周围,大内禁军的三大营,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互不隶属,京城九门有哈保的步军营,城外也有哈保的巡捕营,另外,城内外还有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虎枪营,还有绿营兵,再往外还有密云大营,丰台大营,朕本不担心,但值此关头,这么多兵营,联络不畅,极易引发事端。”
众人都默默咀嚼着他的话头,护军营作为禁军,都已卷入其中,也难怪宣光帝难以安心。
“皇上虑得是,”张凤藻道,他看众人都默然不语,此时宰相再沉默下去,那就不妥了,“护军营统领铭贤,正红旗驻京畿副都统伊俊山,健锐营翼领宝刚,既然他们不动,也暂不动他们,由哈保哈大人派人密切监视,另外,臣提议由端亲王亲掌丰台大营提督,丰台军务稳定,整个京城无忧,皇上也可暂住畅春园,紧身挨着兵营,就是有人想作乱,也得仔细掂量掂量。”
“辅臣这是老成谋国之道,准奏!”宣光帝轻轻捻动着念珠,看了看一言不发的郑亲王荫堂与握紧拳头的端亲王宏奕,“再下一道指令,各营就地整顿兵马,没有首席议政王与首辅的联合署名调令,不得擅自调动。”他的声音逐渐亢奋起来。
“遵旨。”众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