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在骁果军境内,医、工、商、农、匠等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此,赵询除了下令编造成书之外,还大肆奖赏这些创新人士,并许以官位和爵位。使得骁果军境内,做官的不仅仅是士子,有各行各业人士。
这些士子多余各行各业的人士为官,一开始自然是不满的。但是,让这些士子在一些方面和这些人一比之后,士子们也发觉,自己在很多方面确实是远远不如。而且,远远不如的地方,恰恰还是关乎民生,关乎战事的重要点。所以,在赵询的批示之下,这些士子终于接受了这些各行各业的人士为官。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这些各种著作,也成了一些书院需要学习的东西。此外,赵询还下令,对于一些官衙,只有相应的人才才能做官。各级官员这才明白,按照赵询的意思,比如大燕国的工部,就需要匠户出身的官员担任,最起码,一部官员之中,要有八成以上的官员是匠户出身,亦或者主官也需要有三分之二是匠户考核出身方可。
当然,这里的匠户可不是指挥制作工具之人。他们也是需要学习知识,通过考核,再逐步从底层升上来才行。税务司、财务司等官员,必须精通术算方可,可不是昔日那般,任何官员随意在任意衙门就职。
随后,赵询在辽州各地转了转,尤其是辽州之地的木材,那简直都是参天巨木,棵棵都是制造大海船龙骨的好材料。对此,赵询自然不会放过,支会之后,自然有相应的人负责将其砍伐,随后运往南面的造船厂,等待一艘艘船只出厂。要知道,现在海贸可是异常兴旺的。尤其是在骁果军印刷了白羽商号商队关于海贸主意事项和指导的小册子之后,骁果军境内的商人纷纷下海,通往南方,乃至更远。
“韩猛,走,今日我们去城中集市看看!”赵询忽然想起,到这里的集市看看商贸究竟兴盛与否。在兖州之地的时候,韩猛这个亲卫营都尉,自然是不能随其一起。本来,赵询打算让其随军参战。但是,韩猛在辽州之地和靺鞨部路打了几仗后,得知赵询要在此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决心护卫在赵询身侧。对此,赵询也只好听之任之了。不过,有韩猛护卫在侧,赵询到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和长安、洛阳一样,城中东市、西市是一个热闹的所在,行人如织,摩肩接铮。因为,东、西市就是官府特意让商人集结的地方,毕竟,存于一地,也便于管理。今日,赵询就在几十个护卫或明或暗的护卫下,来到了城中的西市。
龙州城毕竟是龙州城,能作为辽东国国都,自然不是吹出来的。经过骁果军的扩建,这龙州城更大了。因为没有经历战争,直接是辽东国国君归降,所以,这里并没有被大肆破坏的迹象。
现在,龙州城没有了一国之都的森严之像,反而有着辽州第一贸易之城的情景。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辽东国国都,所以,这里也早有了一整套的完整的城市规划了一些商业规则。在经过骁果军的一番收拾整顿和扩建之后,这里的商业规划更加紧密,更加有序了。有着专门的官吏负责,监管交易事务。当然,他们是负责交易之中的纠纷,而非刻意插手其中。
龙州城市场分为东西二市,东市是靠近内城,向来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内城居住的贵族领主们的需要,渐渐的东市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奢侈品市场。现在,虽然没有什么贵重,但是,那些大商人们一个个可都是有钱的主,他们的购买力,可不亚于昔日靺鞨人贵族。再说了,他们购买也不是自己用,而是贩卖至其他地方。
而西市恰恰相反,这里正对着的就是西城门,向西,就是新修建的官道,西通海洋,南接辽州南部之地。往来的各地商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这附近。这里有突厥人、奚人、汉人、靺鞨人、室韦人、新罗人、百济人、还有通过海船而刻意来贸易的夷州人,遥远海外而来的波斯人、大食人的胡商,他们也都有在此开设店铺。
这里可以说是整个辽州之地最大最繁盛的商品交易地,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此地勾连南北东西和各部各国。赵询也擦发觉,自己不经意间,又将此地造成了一个商贸集结地。当然,这也与定下的低商税政策,欢迎各族各国商人前来的政策有关。虽然这里面有一些商人所处的国家、部落和势力和骁果军敌对,亦或者曾经敌对,现在尚未恢复正常交往。但是,这里却并不禁止商人来往。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及其兴旺的商贸之地。
西市周围多平民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毕竟,能购买贵重之物的人还是少数。
“不错,果然是龙州城的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看着人来人往的街市,赵询不由的感叹道。虽然没有长安、洛阳,也没有幽州城那般广大。但是,这里的西市内也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均宽十步的平等街道各两条,四街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口个长方形区域。
就连赵询走在商道之上,看着两旁店铺贩卖的东西,也不由暗暗吃惊。别说,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赵询还这认不出来是什么。那些各种各样的店面、五颜六色的商品,看的让人眼花缭乱。
一排排整齐的店面,早已经按不同的种类,全都集中在一起,形成某种物品一条街的形式,以便于购买者挑选。那宽阔的街道两旁,一个个店面前都堆积着如山的货物。杂货行、新货行、金银行、果子行、鞋帽行、药行,一眼看去,到处都是在那里逛街的妇女小孩。这些人,多数都是东三府的镇兵退伍士卒和伤卒的家眷,此外,从镇兵退下来,成为地方县兵的士卒的家眷,也被安置在这里。他们一到这里就有现成的房子都有分配,这些都是靺鞨人俘虏修筑。
许多从中原战乱之地逃之骁果军境内而被迁至此地的百姓,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当然,他们喜欢的不是这个地方,而是这里的平静、安稳和祥和的生活,没有人喜欢战争,无论他是什么身份。
相比于在在大燕中原各个州府的乱战纷纷,每个处于这里的百姓都能感觉到,这里特有的一种气质。一种崭新的气质,一种生机勃、欣欣向上,充满着自信的气质。来到辽东,不是落难,而是一个崭新生活的开始。没有战乱、没有盗匪,甚至没有官府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
虽然这里气候和家乡不同,虽然这里不再是自己熟悉的家乡。但是,有什么比安稳、平静的或者,有什么比能伴随家人一起生活更重要呢?
虽然所有人都不想离家而远离,但是,要不是原先快活不下去了,这些百姓也不会愿意远离故土,来到传说中苦寒的辽州之地呢?到了新进被骁果军收服置下州府的辽州之地才发现,虽然这辽州如传说之中的寒点,虽然分到的田地也贫瘠了一些,但是相比起来,这里比之南方,能让人安心的生活。
“书店?这里还有这玩意?”赵询忽然间看到一家装饰古朴的店面时,看到其上棱形的标牌书字之时,也不由暗暗一惊。
“走,进去看看,看看他们究竟都卖些什么书籍?”赵询笑着说道。他知道,这些书店,一般都有官府的影子。毕竟,什么可以出售,什么书籍限制出售,都是有规定的,可不能随意出货。
赵询带着数人缓缓进入书店,书店之内,还有数个人正在挑选书籍。不得不说,在这里,任何人都会因为眼前的书籍,而收敛脚步,调整气息,让自己显得更文雅一些。
店铺装饰的古香古色,里面一个个书架上摆满了一架架充满着墨香的书籍。书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神圣的。书籍就代表着文化礼仪传承,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过去,也代表着未来。汉人之所以能在王朝更替之中保存下来,而非北方异族一样,不知不觉中消泯与历史之中,原因之一就是有着能一代代流传的书籍,他将先贤的知识,名族的历史,代代相传,代代不忘……
没有店小二来打扰,店内静悄悄的,整个屋子之内,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书墨清香。赵询稍稍走了几步,只一眼看去,便现了许多的诸子典籍,《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各种典籍都有。赵询侧目看去,只见买书之人,除了一些来辽州为官吏的士子之外,还有一些外族之人。微微的看了看,赵询绝觉得他们更想新罗半岛之上的三国之人。
中原文化在周围诸族诸国之间的影响很深,向来都被各国所仰慕和研究,对此,赵询倒也不怎么惊讶。说起来,赵询还希望这些书籍能多卖一些,将汉人文化给传播出去。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