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吴世恭开口询问以后,那些武官纷纷叫苦,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困难的地方。吴世恭仔细听了一下,总结出来以下三个情况。
首先就是,李鹞子土匪的眼线众多,而那些眼线混杂在山民中间,很难区分。有些甚至就是那些山民的亲属,所以军队的行动很难保密;
其次就是,很难抓住李鹞子土匪的主力。有几次,军队确实遇上了李鹞子的主力,可那些土匪一看到剿匪大军,根本就不作战,都扭头就跑。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那些土匪往往会分成几路,让军队难以追赶。
因为盯着一路,可能这路并不是土匪的主力,只是他们抛出来的一个弃子。但是如果分兵追赶的话,又害怕在前面,有土匪主力设下的埋伏。所以是两头为难。
最后就是,在这山上条件太差,住帐篷,吃冷食,兵丁十分容易生病。但只要一生火做饭的话,那些土匪远远看到了做饭的炊烟,就会立刻逃往远处。
到了最后那些武官提议,是否暂时放过李鹞子这伙土匪,反正他们也在山中,对吴世恭的威胁也不大。就算是要剿匪,也把军队暂时撤到山下休整,等到开春以后,天气变暖和了再来剿匪。
吴世恭一听了那些武官的提议,火气就上来了。李鹞子这伙土匪的存在,不仅仅是打击了吴世恭在这块地区的威名,而且汝宁府的北部山区,就是吴世恭盐货的销售地区,也就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
如果失去对这块地区的控制的话,在未来,吴世恭又有什么底气和那些扬州盐商去谈啊?而且李鹞子这伙土匪,就横在汝宁府和千户所堡垒之间的道路上,不拔掉这根刺,吴世恭简直就要寝食难安了。
于是吴世恭就立刻下令,无论多长的时间,也无论化多大的代价,有多大的兵丁伤亡,都要持续着把李鹞子这伙土匪给剿灭干净。
土匪分兵,就盯着一路土匪去追。能够砍掉土匪的一根手指,也比放任土匪逃跑的好。这样积少成多,也就消灭了土匪的主力了。
至于条件艰苦,那土匪逃跑时候的条件就不艰苦了吗?兵丁没睡觉,那土匪也没觉睡;兵丁吃冷食,那土匪的冷食都没有吃吧。看看这样做,到底谁能够耗到底。如果兵丁怕吃苦,那吴世恭这里不养老爷兵。
还有那些土匪的眼线,他们混在山民中分不出来,那就不要分了嘛。如果抓不出来,整个山村的人全部杀掉。也不要什么证据,只要有怀疑就行。
这是剿匪,又不是包公在开封府审案子。
吴世恭的一番吼叫,让手下的武官都是鸦鹊无声。会后,吴世恭立刻组织了军队,再次开进了李鹞子活动的山区。
从崇祯三年冬季到崇祯四年春季的剿匪,吴世恭的军队一共毁灭了十九座村庄,屠杀了二千多名山民。在老百姓嘴里,吴世恭博得了一个“吴屠夫”的绰号。完全可以这么说,吴世恭的名声,在汝宁府北部山区,完全可以做到让小孩晚上止啼。
通过这样的疯狂屠杀,吴世恭有效地防止住了李鹞子的眼线通报消息。再加上利用严格的保甲制度和金钱悬赏的诱惑力,从消息层面来说,吴世恭的军队就渐渐地获得了上风。
吴世恭的军队又组织了几支大部队,对分兵的某一路土匪穷追猛打,几次把那路土匪剿灭了干净。另外,吴世恭又向土匪喊出了——投降保命,只杀首匪的口号。在分化瓦解之下,李鹞子的土匪纷纷下山向吴世恭投降。到了最后,吴世恭又俘虏了一千多名土匪。
而在绳索套紧以后,就算是李鹞子想再次逃跑,也无处可逃了。随着李鹞子的落脚点越来越少,李鹞子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最终,李鹞子被吴世恭的军队包围在几个山头上。
而这时候的吴世恭,早就因为剿匪的形势好转,回到汝宁府去了。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