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武昌依然阴寒,可吴世恭所待的小院内,已经有燕子来筑巢。虽然兵祸来来去去,可武昌城外的民房却没什么损毁,这也就说明,以前在武昌没发生什么激战。
可是现在,大多数民房却保不住了。汝宁军为了攻城,把靠近城墙的民房都拆毁了,还学着清军在锦州、农民军在开封的模样造了一座城外之城,挖了好几道壕沟,垒砌了好几道土墙,把武昌城就这么团团的围困了起来。
不过整个工程的工程量倒也并不大,五、六万人干了几天功夫就建造出个模样了,毕竟武昌是两面临水,水面上都可以由炮舰来封锁,汝宁军只要困住陆路的这两边就行了。
可这么一来,再加上大营的修建,城外的民房就没留下几间,所以吴世恭能有个小院住,已经是挺不错了。
而现在武昌城的战斗,陷入到了汝宁军最不愿意见到的长期围困战中去了。
虽然被围在武昌城内,李定国的大西军才二万出头,可听闻官军来剿,遗留在城内的二十余万百姓立刻是同仇敌忾。他们动员出青壮男女,日夜打造兵器,凭着武昌城高耸坚固的城墙和城内充足的粮草,誓与武昌城共存亡!
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这时候官府的名声有多么的低劣,官军的危害有多么的巨大,武昌城内的百姓已经认为汝宁军与左良玉部是一丘之貉,他们绝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死交由官军来掌握。就算是背个造反的名声也在所不惜。
对此结果,吴世恭他们也只能摇头苦笑了。怎么样劝降都没有用。城内的百姓都认为:一旦破城,就将面临屠城。这官军的信誉度在左良玉之流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百姓们心目中,成功地下降到了“绝对零度”了。
而李定国的“〖革〗命意志”也相当坚定。李定国作为大西军的高层,当然知道的东西就多一些。他也明白:只要自己投降献城,那吴屠夫是不会把自己和自己的二万兵马怎么样的,最多也就是一个软禁在汝宁的下场。可是城内的百姓,那就凶多吉少了。什么都能骗人。就是绰号不会骗人,谁让城外的吴总兵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吴屠夫呢?也不要说,吴世恭在这里也是够冤的。
还有,李定国也知道北方李自成的顺军现在是风生水起,辽东的清军也再次入关。他就是要等到汝宁军顶不住北方的压力,主动撤军,为武昌城内的军民觅得一线生机。
不过说心里话。跟随着张献忠时间长了,李定国做事也变得现实了许多。他并不反对投降,只是要争取一个较好的条件。除了要保住城中百姓的安危以外,李定国还认为:一兵临城下就投降,那投降的条件也肯定并不怎么样。等到城外吴屠夫多碰几次硬钉子以后,就能谈个较好的条件。毕竟吴屠夫在江湖上守信的名声还算是不错的。
而武昌城作为湖广重镇,城厚过三丈,城高超五丈,根本不是火炮能在一朝一夕敲开的。再加上城内大西军的军民众志成城,如果硬攻。一定会有巨大的伤亡。为此,汝宁军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