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十三章 铁血之路(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宋九所料,与辽军发生了一起短兵交接后,因为宋军士气悲壮,加上杨业的英勇,将辽军击退。然后杨业成功地在金台屯构建了一道防御阵线,壮丁与弓箭手以及第二批伤员向遂城平安地转移。

    第三天,最重要的一天开始了……

    ……

    开封还不知道前线的恶化。

    潘美将应州与朔州的一些将吏与耆老送到京城。

    赵匡义召见。

    其中一个长者说道:“久陷边隆,有粟不得食,有子不得存养,不想到余年重睹日月。”

    赵匡义感慨万千,赐以衣服冠带。

    实际这些归顺的汉人对赵匡义多少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两国开战,边境的百姓最苦,不仅是辽国边境的百姓。也有一些汉人想投奔宋朝,但不是多数。

    想要燕云汉人向往宋朝,还是宋九在宫中说的话是最正确的,第一个宋朝要努力内治,使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第二个就是狠狠地打击,使整个燕云地区残破,那么汉人便会认为辽国不能保护他们,反过来就向往宋朝了。

    这两者缺一不可。

    军事强大,内治不行,不能使燕云汉人归心,毕竟在韩德让协助下,辽国越来越重视幽州汉人的生存了。

    内治强大,军事弱同样不行,因为燕云汉人认为宋朝不能保护他们,是弱小国家,不会认可。

    如果听这些老者拍马屁的话,后果会很惨的。

    不过赵匡义仍然很高兴,只是他忽然想到了宋九的那封长奏,心上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些百姓刚送出宫,王继恩带着刘全圭进宫。

    “陛下,败、败了。”

    雍熙北伐开始,王继恩去了易州调拨粮草,不是粮草在易州,而是易州离前线近,呆在易州可以以最快速度观察到战场形势,再根据情况下达粮草调动命令。

    但在宋初,赵大赵二对太监防范很严,曹米崔三人资格有多老,因此王继恩呆在易州成了空气人。

    曹彬岐沟关兵败,王继恩迅速逃到雄州,正好遇到了刘全圭,于是将他带到京城,事态严重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曹彬让王继恩消失,也让王继恩不满,因此抢先来京城报告前方消息。

    两人几乎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到了京城。

    “败了……?”

    刘全圭忽然大嚎起来:“陛下,救救宋公吧。”

    他是最早撤离的一批人,但不是撤离,而是命令后方布防。后面发生的情况他不知道了,然而看到辽军越来越多,甚至小皇帝来了,太后来了,宋军现在兵马不少,可是三军大败,士气低落,离后方又很远,一百多里的后退之路,无疑会成为一支死亡之路。

    “快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郭二死了,王枕死了,大黑死了,死了好多人,拒马河都一度让死尸堵塞,战场上躺满了死尸,宋公受伤了,宋公杀人了,杀了三个敌兵……”刘全圭说完后又泣不成声。

    如果潘美与曹彬杀三个人不稀奇。

    但若换赵匡义、赵普、王安石与司马光在战场上亲手杀死三名敌人,那会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可是谁都不想要这个轰动。

    王继恩道:“陛下,还是让奴婢来说吧。他是河中坊人氏,因为素性勇敢,让宋相公挑选出来做门客侍卫,曾陪宋相公去过辽东,这次又陪宋相公去了前线,一直呆在宋相公身边,对前线情况比较了解。”

    然后他根据一路上从刘全圭嘴中听来的消息,经过加工后一一禀报。

    可能与事实略有偏差,但大约经过都说了出来。

    “陛下,救救宋公吧。”

    赵匡义却不能回答。

    军事上是他的短板,可他也是一个高智商的人物,听了王继恩禀报,也迅速判断出宋九用意。这是用生命在为后方兵民赢得一份生机,尽管他仍然不知道宋九在那种情况下,如何将一万多兵士组织成型,发起冲锋的。好象史珪、杨业、符昭寿与刘知信各部并不在一起。

    赵匡义当然想救,不仅是宋九,几万民兵,还有五万多禁兵,那是最精锐的禁兵,可是怎么救?王刘二人从前线回来,再到诏书送到前线,有这时间,黄花菜早凉了。况且就是来得及,前线是什么状况,有多少兵马逃出来,有什么将领逃出来,那些人可用,现在不得而知,如何下诏书?

    忽然他身体摇摇欲坠,王继恩连忙将他扶住:“陛下,陛下……”(未完待续。。)RT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