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卢象升率领官军主力开进到女山湖时,这里的局势已经完全平息下来。看到尽管过程曲折,“射塌天”李万庆到底是降了,而且是将近两万人向仅有一百多人的黄得功投降,也算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李万庆的有些部下并不情愿,但局势变化太快,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李来亨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已经赶到,这下有人想铤而走险也来不及了。
按照朝廷的要求,官军命令李万庆部交出全部武器。卢象升赶到以后,先见了黄得功李万庆刘国能等人,勉励了李万庆几句,又对黄得功和刘国能大加赞赏,并依刘国能例,立即向朝廷上疏,请求皇帝对主动归顺的李万庆部给予免死待遇。
不过由于军情紧急,现在卢象升无法分出兵力,护送这将近两万人转移到后方去了,只能让李万庆暂时仍节制旧部,在女山湖原地待命。因为兵器战马这些物资已经全被官军收缴,剩下这些人也就不足为虑。
紧接着卢象升马上召集众将商议军情,除了杨廷麟李来亨孟拱以外,黄得功刘国能和李万庆也都列席。只有郝永忠因为要护送步军和辎重车队,现在还没赶到。
卢象升先询问李万庆,对流贼的具体进攻计划知道多少。李万庆赶紧禀道:“回尚书大人,按照十三家的分工,李自成张献忠刘国能张一川负责在北面骚扰迷惑官军;罪将和罗汝才王光恩惠登相算是一路,主攻滁州;马守应贺锦贺一龙许可变马进忠算是一路,主攻扬州,打下扬州以后渡江迂回南京。不过罪将有心归顺,故意拖在后面,其他各家已经拔营三天了,罪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哪里。”
刘国能也接口道:“十三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两家兵力最强,其次是马守应和罗汝才,光他们四家,现在连老带少恐怕不下四十万人。不过奇怪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来说好了要佯攻彭城的,可是这几天都没露头。”
“李闯王为人阴沉狡诈,八大王更是个琉璃猴子,恐怕他是把你和张一川给耍啦。”李万庆苦笑道,“原来分兵时我就纳闷,以这两人的性格,怎么可能自己吃苦,让别人沾光?现在看来,他们是另有所图,说不定是想趁滁州和扬州两路打得热闹,找地方偷偷渡江抢攻南京?”
卢象升点点头道:“不能排除这种可能。至于滁州和扬州两路,二位觉得哪路更强?”
刘国能答道:“回尚书大人,王光恩和惠登相这两人,前段时间也有意归顺,但不是很坚定。如果打滁州很顺利,他们打南京会更积极;如果稍有不顺的话,就未必肯出多少力了。可是马守应贺锦贺一龙这些人,都是死硬派,只怕扬州那边会更吃紧。”
“刘将军所虑极是。”杨廷麟接口道,“昨日尚书大人刚收到南京守备王大人飞鸽传书,因滁州离南京较近,防务稍好,但也只是派了五千卫所军进驻滁州,至于能不能战,就不好说了。至于扬州那边,南京卫所军无人敢去,即使强派去也没有用。无奈之下,王大人只得调原在滁州的关宁铁骑赶往扬州,现在应该还在路上。”
“尚书大人,关宁铁骑毕竟兵力太少,让末将先去扬州救急吧!”年轻气盛的李来亨立即请战,“这里距扬州仅有二百多里,急行军一天就到了!”
黄得功也嚷嚷道:“尚书大人,末将是扬州卫副千户,流贼都打到末将老家去了,末将要是不去救,那还不得让扬州老百姓骂死啊。我也不回珠龙桥了,反正那里也没多少兵,干脆就带这一百来人,与平南将军一起去扬州。”
刘国能和李万庆刚刚归顺,也都急着立功,纷纷请战,卢象升却踌躇不语。如果是在半年以前,用不着别人请战,他自己就率领本部天雄军杀奔扬州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他是总督五省四府军务的统帅,须得统筹全局,重任在肩,岂敢莽撞行事。
见孟拱一直没有说话,卢象升便问他的意见。这位同样年轻却很沉稳的将领赶紧道:“尚书大人,末将也觉得应该以骑兵尽快驰援扬州。因为滁州近而扬州远,末将的五军营都是步兵和火炮,去扬州只恐耽误时间。不过据刘李二位将军所言,攻扬州的流贼兵力多达数十万,即使去掉一半妇孺,也至少有二十万人,定南将军现在只有三千骑兵,众寡过于悬殊,这仗可不好打呀”
卢象升听罢频频点头,这一点也正是他担心的。孟拱又道:“要不,尚书大人亲率标营,与定南将军一起去扬州?这样就有八千骑兵,可以与流贼抗衡了。”
杨廷麟却摇头道:“不行。东西两路都很重要,尚书大人的标营只宜居中接应,哪路吃紧便救哪路。”
众人商议了半天,也没有万全之策。没办法,谁让官军兵力太少呢。最后卢象升终于决定,采纳李来亨的方案,命李来亨率三千骑兵先去救扬州,杨廷麟刘国能同往协助;孟拱黄得功则立即起兵去滁州;李万庆仍留女山湖,把他的旧部管好就行;而卢象升的天雄军则移至天长县,因为从天长到滁州南京扬州的路程差不多,可以左右救应。另外派人给郝永忠送信,让他集结好位于后方的七千骑兵后,火赶往天长与卢象升会合。
卢象升还觉得不放心,因为这样一来,后方的彭城等地就相当空虚了。只好给朝廷紧急传书,请求朝廷设法再调些兵力过来。
完成军事部署后,各将立即领命带队出。此时天近黄昏,然而战事十万火急,已经没有休息的时间了。卢象升跃上五明骥回眺望,满眼尽是萧瑟冬景,一队队官军正顶着寒风重新踏上征途,不禁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在马上铿锵吟道:
“介马临戎壁垒新,连天烽火叹无民。挥戈欲洗山河色,仗策思援饥溺人。安奠苍生千古事,扫除逋寇八年尘。携归两袖清风去,坐看闲云不厌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