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威尼斯被描绘成一个站在云彩间的少女,在神话中的诸=神簇拥下,接受胜=利女=神授予的桂冠,一边是光荣神吹着胜利的号角。
两幅作品都作于十六世纪末期,此时的威尼斯和靠着地理优势坐地发财的那会儿相比,已是另一种面貌。十五世纪末葡萄牙人的探险活动葬送了威尼斯几百年来的好日子,银行关门大吉,外国商船销声匿迹,熙攘的街市变得清冷。
然而,威尼斯人很快找到了新财路,就在达·伽玛成功穿越好望角驶入印度洋的1497年,威尼斯开始接纳一个流浪民族——犹太人。到十六世纪上半叶,威尼斯已经出现了犹太聚居区,靠着犹太人的智慧、勤劳和财富,威尼斯拯救了自己。
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得罪了交=会。
其实,天=主=交会对威尼斯不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灭了东罗马,基=督交的圣索菲亚大交=堂被改造为寺=庙,威尼斯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和异=交=徒眉目传情,暗通曲款。
而这一次,威尼斯为了摆脱困境,又将犹=太=人请进家门。这等节操全无的行为,在天=主=交=会眼里,实在形同叛逆,理当诛杀。所以,在周遭列强一次次的攻击队伍中,常常能见到交=会的身影。
而威尼斯却始终我行我素,该打仗时打仗,该言和时言和,不受任何宗=交或世=俗信=条的束缚。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威尼斯从昔日的冒险家乐园成功转型为享乐者的天堂,成了一座旅行者的城市,威尼斯人也仿佛再次回到从前的盛世。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威尼斯,更加出格。总督府的绘画作品主要分两大类主题,一类就像丁托列托的《天国》,以宗=交的名义赞颂威尼斯的辉煌,另一类则像委罗内塞的《凯旋》,赤裸裸的狂妄,诸=神甚至圣=人也不过仅仅落得个陪衬。与政府的不可一世相呼应,普通市民也纷纷摒弃道德,纵情声色,威尼斯以享乐之都艳=名远播。
总督府空荡荡的大厅里,游客少得出奇,不知是价格偏贵的门票扫了游人的兴致,还是大多数人已不再对威尼斯昔日的辉煌抱有兴趣。张枫一间一间从容参观,跟着箭头不知不觉进入了一条暗暗窄窄的通道,张枫正低头看路,旁边的人对着他的同伴道忽然说:“看外面,我们就在叹息桥上。”
张枫一抬头,果然,透过花窗,对面的桥上围满了向张枫他们这边张望的人,而张枫所在的通道,一头连着总督府的法庭,一头就是监狱。
张枫平生头一回走进监狱,既好奇,也有一丝阴森森的不安。每间牢房就像一个石砌窑洞,半人高,扁平状的穹顶,墙上顶上有不少涂鸦,可惜看不懂。再往前有一排刑具室,一是累了,二来也有点心理障碍,张枫就没去。等在原地左看右看,怎么也想像不出卡萨诺瓦当年是如何只凭一把小小的匕首竟凿穿这么厚厚的石墙。
看了一会,张枫向外走去,再次来到圣马可广场东侧。矗立其中的两根柱子,一个上面是威尼斯的代表飞狮,另一个则是威尼斯最早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在威尼斯城的迎宾入口再次转了一圈,仔细打量着广场多起来的人群。
张枫看到广场上的乞丐,想起迪拜的乞丐月入47万欧,心道不知道威尼斯的乞丐有没有这么实力派。
作为享乐之都,威尼斯的风光又延续了三百年。定义这段历史的,主要有两个人:名妓维罗妮卡和情圣卡萨诺瓦。
维罗妮卡活跃于十六世纪,曾被称为当世最美的女人。她不仅业务精通,更兼文采斐然,和当年秦淮河边的柳如是们可堪一比。维美人胜在善于营销,她出版了一部热情洋溢的诗集,时尚达人人手一本,惹得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不辞辛劳,爬山涉水,前来求欢。
维美人欣然应允,还赋诗以资纪念,情=色诗歌就这么引领了时代潮流。相比于罗马和佛罗伦萨,这一时期的威尼斯,人体画更开放,宗=交画更渎神,情=色诗歌更泛滥,狂欢嘉年华更无止无休,哪怕瘟疫和战争也不能阻挡威尼斯人享乐的脚步。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里,威尼斯又诞生了一位叛逆者——卡萨诺瓦。如果说维罗妮卡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那么情圣卡萨诺瓦则代表了那一时代的终结。卡公子生于十八世纪的威尼斯,他的传奇不仅仅在于他和一百多位社会各阶层的美人喜新不厌旧的风流韵事,还有他奇迹般地从威尼斯重犯监狱出逃的壮举。
避难国外期间,他一边替交=皇办事,一边替不同的政府办事,一会儿代表葡萄牙参加国际和平会议,一会儿又代表法国出使荷兰。他的朋友圈更是令人侧目,名单里有交=宗克莱芒十三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还有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他既像个会变魔术的巫师,又让人怀疑是不是间谍,还从事金融投机,有空也搞点翻译工作,拿《荷马史诗》练练笔。晚年,他栖居波西米亚的小城堡,一边遥望故乡的起起伏伏,一边以写自传聊度余生。
张枫不知道当他听到法国人占领威尼斯的那一刻是什么感受,他死于威尼斯失去自由的第二年。死后他的自传出版,那本应有尽有的回忆录,不仅仅书写了一个男人的一生,更展现了威尼斯末日狂欢的最后情境。此书一出,直交全世界的男人自叹枉为男人,也让更多的人来到威尼斯,想要追寻那个当代索多玛的遗痕。
张枫逛完一圈后,已近黄昏时间了,圣马可广场少了正午时分的喧闹,鸽子们也安静下来。张枫再次走进广场,立于中央,环视四周。交=堂、钟楼、咖啡馆,在阴云下沉默不语,一如1797年5月的一天。那一天,它们作为亲历者,永世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