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熟经文,这是科考的第一步。
如果经文都不熟悉,那想要在残酷的科举考试中出人头地简直无一丝可能。
古代参加科考的书生不仅要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要将朱子集注等注疏背熟了,这样才能在写八股文的时候游刃有余不跑题不偏题合乎儒家正统。
郑浩这回答可谓举一反三了,不仅说出了这一句的出处,还将上下两句也背了出来,这就很难得了。
“不错,不错!看来你在论语上面下了一番苦功,那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程知县两眼放光,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回大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教导他的弟子们,在家里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门在外则要顺从兄长,日常的行为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品格,还要亲近仁义贤能之人,博爱世间众生,行事的余暇时间可以用来研习诗书六艺。”郑浩做了一番解释。
古时候很多人都是读死书死读书,有时候他们把一篇经文背得滚瓜烂熟,可你若是让他们解释意思,估计能把他们难为死。
能背诵还能释义,这已经更上了一层楼。
“非常之好!你能对经义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实属难得,看来,你对朱子集注也很下了一番功夫。”程知县很是赞赏地说道。
朱子集注差不多已经被当成了对四书五经的标准解释。而朱子集注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也不过是解释经文的意思。
所以,郑浩能恰如其分地将这句经义解释清楚,给程知县震动很大。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学到这一步,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大人谬赞了,学海无涯,小子还差得远。”
郑浩赶忙谦虚了一句。
“郑浩,你可曾开始作文?”程知县对郑浩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很满意,点点头又问。
这里所说的作文,指的是时文,也就是八股。
这个,郑浩还真没写过。
不过,他前世也曾读过不少的优秀八股文,算是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
郑浩便摇了摇头说:“不曾。”
“唔!你这么高的天分,难道不准备走科考正途吗?”程知县皱了皱眉。郑浩让他顿时升起一丝珠玉蒙尘之感。
这么个少年天才,四书五经背得这么溜,对经义理解也深刻,怎么就不提早开始作文呢?
这要是耽搁了,那岂不是国家的损失吗?
看来,程知县这是想要拉他参加科考了。
若是距离明朝灭国还遥远,其实参加科考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你要想混得好,就得走科考这一途,只有进士出身,然后才能被整个封建官僚体系接纳,然后你才能在这个时代呼风唤雨。
可是,现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距离明亡也就剩五年了。
而科考这玩意真的是能把人的一生都给填进去,得浪费多少时间啊!
郑浩很纠结。
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程知县的这个提问。
他看出来了,程知县这是要提携他,要在科举这条道上拉他一把,算作对自己救他女儿的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