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大茂乡小学校舍破旧,条件简陋,而且经常受泥石流和洪水的冲击,造成地基塌陷,甚至许多已成危房。
听代课的老师说,冬天外面下着雪,教室里门都关不住,风一刮里面冷的刺骨,就算生3个炉子也不管用,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
可如今好了,新校舍建成,三层高的教学楼刷着白墙,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甚至还有一个实验室。
孩子们再也不用待在漏风的破旧危房里上课。
不仅如此,通过捐赠,友挚他们这一行还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图书,帮助学校建立了多个爱心书架。
甚至给每个教室都装上了一台电视机。
虽然天气十分寒冷,空中又飘着雨,但是大茂乡小学的全体师生们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地守侯在学校门口。
当友挚一行人出现的时候,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散。
校长是一个质朴的中年汉子,还不到五十,可是两鬓已经斑白。
没有过多的客套,在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校长做了谢言,然后有学生代表上前向捐助方赠送孩子们亲手做的小礼物。
有充满童趣的简笔画,有草编的蚂蚱,还有用新鲜花草编织的花环……
于友挚他们来说,这大概是大家收到的最不一般的礼物吧。
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会去嫌弃东西太寒酸,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物件,它还代表了孩子们如金子般赤诚的心。
在三年级教室,友挚遇见了小胡央。
瘦瘦小小的姑娘扎着长辫子坐在教室第一排。看见友挚进来,她羞涩的冲友挚笑了一笑。
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附近的村庄,还有更远的地方。在海拔600多米的大山深处,这些村子中有些连公路都没通。
孩子们上学需要翻山越岭,走很远的山路。
比如小胡央,友挚从胡家出发的时候,这孩子早已经离开。
背着磨损严重的书包,书包里揣着七八十年代使用的那种铝制饭盒,一个又冷又硬的干馍馍就是她每天中午的午饭。
活动结束之前,友挚一行人与大茂乡小学的孩子们集体合影留恋。
最后,在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友挚他们踏上了回村的路。
雨丝渐渐细密起来,虽然比不上昨天,但长时间的落雨使得山中温度又往下降了几分。
城市里这个时令还不算太冷,友挚他们走的时候就没带什么厚衣服。
如今冷雨打在脸上,竟像冰刀划过,带着微微的刺痛。无论外头的衣服裹再紧,都抵挡不住凛冽寒风的侵袭。
大家只盼望着赶紧离开这里,哪怕就是待在车里也比现在这样好。
起码车厢里有充足的暖气,再颠簸上几个小时就能归家。
可是回到村子后,等待他们的仍然是道路不通的消息。
并且,还有比这更坏的是由于强降雨导致附近的南林镇发生泥石流,多处道路被阻断,上百群众受灾急需转移。
听到这样的消息,友挚他们心情无疑是恶劣而焦躁的。
大茂乡所处的位置也属地质灾害频发地。如果眼前这场雨一直不停,要不了几天,这里也会变成受灾地。
大家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各自心中都明白,真发生那样的事,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友挚和小油菜回到胡奶奶家。
天快黑的时候,小胡央也回来了,身后背篓里堆着刚从山里割来的草,满满一篓筐,压得小胡央连腰背都直不起来。
友挚借了一把力,帮她把篓筐从肩上卸下来,一面问她:“你进山了?”
先前闲得无聊,友挚和小油菜已经将屋里屋外都逛了一遍。
友挚在墙角的柜子上发现了小胡央那只磨损严重的粉色书包,她才知道这孩子回来过。
当时也没多想,现在才知道,这孩子是进山去割草了。
听胡奶奶说,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山里割一背草回来喂鸡。
小油菜递给胡央几张纸巾:“喏,赶紧擦擦吧,别着凉!”
看着雪白的纸巾,小胡央没接。她摇摇头,抬起胳膊拿衣袖蹭了蹭两边的脸颊和脑袋:“没事,我用这个擦也一样。”
小油菜没说话,抓纸巾的手不觉顿了顿。
这孩子刚从雨里来,一身的湿气,脸冻得通红,友挚叫她过来烤火。
火里埋着土豆,友挚顺手挑了一个已经烤熟的土豆递给她。
小胡央手忙脚乱接过土豆,一面呼呼吹着气,一面迫不及待的剥皮咬起来。
友挚看了眼外头的雨幕,问小胡央:“这种天气,你也要进山去割草?”
小胡央正吃得囫囵吞枣,一面口齿不清的说:“恩,不割草,家里的鸡就得饿肚子。”
友挚没说话,在心底微微叹息了一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